專注于心臟介入診斷領域的醫療器械企業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芯”)從赴港IPO改道回A。
10月24日公開披露顯示,北芯同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A股掛牌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北芯曾向證監會國際部遞交赴港上市申請,但事隔一年多后,最終選擇回A股IPO的路徑。
2015年成立
(相關資料圖)
北芯成立于2015年12月,總部位于深圳市,致力于打造高性能有源介入醫療器械技術創新平臺。
據了解,北芯已圍繞冠心病的精準介入診斷和治療,提供技術領先的整體解決方案,并正在向外周血管領域、心臟節律領域創新技術方向拓展。通過冠脈介入直接測量獲得的血流儲備分數(FFR)是臨床上診斷冠脈狹窄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和是否需要植入支架的“金標準”。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北芯開發了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國產血流儲備分數(FFR)測量系統。此外,北芯的第一代IVUS(血管內超聲)成像系統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并完成患者入組的國產IVUS成像系統。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鑒于北芯同時擁有FFR和IVUS產品,其是唯一一家擁有精準血管內生理學和影像學產品組合的國產醫療器械公司。此外,北芯生命自主研發的冠脈微導管產品組合用于治療復雜冠脈疾病,這一產品組合已于2022年4月獲批NMPA 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并在臨床端進入快速推廣階段。
血管內超聲(IVUS)是實施復雜冠心病精準介入治療不可或缺的利器。北芯推出的高清、高速血管內超聲診斷系統,具有全球業內領先的成像分辨率、成像速度,以及智能化圖像配準和分割等領先的產品性能,能夠為醫生更快速、便捷地提供高質量的血管腔內影像,并有望在實現精準冠脈介入的同時,節省手術時間,減少輻射劑量和病人缺血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北芯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宋亮為美國華盛頓大學(WUSTL)的生物醫學工程博士,是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深圳市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以及廣東省首批“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先后主持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科技部國際合作在內的科研項目10余項。
截至目前,北芯已累計申請各項專利120余件。在完成現有產品研發的同時,其也圍繞高頻超聲換能器、MEMS封裝等建立了微納器件的材料設計和精密加工能力;圍繞超精細編織、多層高分子復合聚合材料成型和加工等形成了精密介入導管技術與工藝平臺;圍繞高速醫療電子設計和智能化信號及圖像處理建立了高性能醫療電子軟硬件技術開發平臺。這些為其進一步向其他創新的有源介入醫療科技領域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9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
企查查顯示,北芯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包括紅杉資本、泰格醫藥、啟明創投、泰煜投資、國投創合、松禾資本、荷塘創投、倚鋒資本夏爾巴投資、夏爾巴投資、德誠資本、硅基仿生等。
今年9月29日,北芯剛剛宣布完成D+輪融資,由老股東夏爾巴投資領投,太平醫療健康基金、勤智資本、遠東宏信旗下周濟同歷、國創中心跟投,公司老股東紅杉中國繼續追加投資,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這是繼協助北芯2021年6月完成博裕資本領投的D輪融資后再一次協助公司高效的完成融資。本輪資金將用于加速北芯公司多條產品線的市場推廣、產能擴大,并開拓及鞏固創新產品線的研發。
完成融資后,北芯注冊資本增至3.6億元。股權結構上,輔導文件顯示,北芯不存在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宋亮,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16.0189%,通過直接持股、作為相關股東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及通過一致行動關系實際支配的公司股份對應的表決權比例合計為31.4294%。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