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設計#
見慣了日常的皮革足球,
用木頭做的足球,你見過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是直接簡單的一整塊球體木頭,
而是真正地做出足球表面的五邊形和六邊形,
通過每片木塊邊緣的凹凸部分,
將其全部進行拼接。
圖源:阿木爺爺
片片相接,
竟都可以做到嚴絲合縫,
仿佛魔法一般,
眨眼之間,
一顆完整的足球便呈現在了眼前。
圖源:阿木爺爺
這令人稱奇的連接方式,
正是傳承千年的中華技藝——榫卯。
榫卯如果使用得當,
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
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不使用一顆釘子,
僅靠被稱為“榫”的凸出部分,
和被稱為“卯”的凹陷部分進行咬合,
便可將兩塊木結構牢固地連接到一起。
不得不說,
這絲滑的拼裝過程實在是太解壓了!
如此精巧的發明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從其遺址出土的木構件全都采用了這種先進的密合連接方式。
到春秋戰國時期榫卯結構已被廣泛應用,
在宋代愈發趨于成熟,
明清則達到了最高水平。
古典家具的靈魂
其中明式家具無疑是其完美應用的代表之作,
制作精良,堅實牢固
造型大方,輪廓簡練,
將功能和美觀完美地統一了起來。
基于其結構特性,
科學的設計,
更是非常方便拆卸和裝載。
圖源:阿木爺爺
而當繼續深入了解到制作這些家具所用到的,
一些非常實用的款式結構的時候,
象君在其多樣的變化中,
更是深深地體會到了里面蘊涵的無窮智慧。
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傳統粽角榫
高束腰抱肩榫
掛肩四面平榫
攢邊打槽裝板
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當然,除了家具以外,
榫卯結構還被古人應用在各個地方,
古橋、古船、古農具......
擁有著形形色色的樣式,
滿足著人們對其各個方面應用的需求。
傳承千年
靈活運用于當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
榫卯結構依然不斷地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
展現著它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魅力。
圖源:阿木爺爺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以一個巨大的紅色斗拱形式呈現于世,
層層疊加的斗拱,秩序井然,
共同承載著千鈞重量,
氣勢非凡,雄偉莊嚴。
這么有趣的古代技藝,
自然也會吸引來大批的手工愛好者,
中國古建筑榫卯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微縮營造技藝開創者王震華先生,
便純手工打造出了天壇祈年殿81倍微縮模型。
閉關5年,7000多個零件,100000多道工序,
完全用榫卯結構,
還原出了這棟建筑的“自然生長”全過程。
隨后他又和團隊重新打造了新祈年殿積木模型,
讓我們擁有了“中國版樂高”,
看到這么精美的模型,
是誰的雙手已經在蠢蠢欲動了!
877個零件,不用編號,任意拆裝,
環環相扣!
智力與動手能力的雙重結合,
沉浸式拼裝的快樂誰能拒絕啊!
如果你現在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體驗一番了,
這些榫卯結構即可以讓你過足癮!
斗拱,集大成者
驚艷千年之美
而榫卯被應用的最突出的地方,
無疑是我國的古代木結構建筑。
山西應縣木塔,千年不倒的秘密
正所謂千年榫卯萬年牢,
釋迦塔(山西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
建筑大師梁思成,
曾對其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淋,
依然完整如初,屹立不倒,
感到難以置信。
究其原因,除了結構之外,
很重要的一點正是木塔運用了大量的斗拱。
斗拱,則是我國古代建筑上特有的、集榫卯技術大成的特殊構件。
全塔共計54種,480朵,
每一個的規制,角度都不同,
真真是一座斗拱博物館。
整座塔從下向上仰望,
一朵朵斗拱,
仿佛一簇簇盛開的蓮花,
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視覺上帶來的驚艷效果,
由多個小型木塊鋪疊而成的斗拱,
更是起著承上啟下、
傳遞荷載的重要作用。
位于梁柱之間的它,
將上層構架的荷載均勻地分散到每一根立柱,
從而保證著塔身的穩定。
就這樣,各種榫卯完美精準地契合在一起,
將柱,梁,枋搭建起了一個相互支撐,
牢不可破的骨架,
使得木塔經過千年風雨的洗禮,
依舊安然無恙。
紫禁城,斗拱的力與美
同樣,作為木制建筑的奇跡,
在600年的時間中,
經受了200場地震,
仍可巍然屹立的故宮,
其建筑之魂便也是斗拱。
英國電視臺第4頻道,
曾經拍攝過一部故宮的紀錄片,
在片中,木匠發現將一個斗拱拆解開來是非常輕易的,
但是想要再拼裝回去的時候,卻沒那么簡單了,
由此可見,斗拱絕對是一份匠心獨運的設計。
木質專家采用傳統的木匠工具和技法,
復制經典的紫禁城結構,
建造了1:5比例縮放的壽康宮模型,
來進行一系列的模擬地震,
隨著震級步步上升,
地震所帶來的能量開始拉扯起斗拱,
隨后周邊的磚墻轟然倒塌,
但整個木結構依然完好無損,
這正是我們所說的“墻倒屋不塌”。
最終,直至10.1級地震結束,
整棟建筑也沒有被震塌,
因為采用榫卯結構的斗拱,
雖會“松動”卻不致“散架”,
就像車里的避震器,
消耗掉了地震傳來的大量能量。
當看到這里的時候,
象君不由得為古人們的智慧而感到驚嘆,
榫卯結構簡直就是古代的黑科技啊!
這是一項如此精湛的木工技藝,
蘊含著古人無窮的智慧,
正所謂“榫卯木構遮天蔽日,巧思智慧催華發”,
真心地希望我們能夠繼續將其發揚光大,
更好的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