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產商和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曾經搭著醫美消費快速增長的春風,營收一路暴增,股價也一路飆升。2021年7月,公司市值超過1400億元。
隨著玻尿酸產品供給端紅利期結束,華熙生物股價回落,截至目前,其市值已蒸發近千億。
華熙生物無奈轉型進入護膚品行業,2022年業績顯示,護膚品已經占據了企業超過7成的份額,卻面臨著市場知名度較弱、被批收“智商稅”的問題。
(資料圖片)
逢此重要轉型階段,華熙生物到底將去向何方?能否延續當年的輝煌呢?
1
華熙生物是誰?
回溯華熙的發展史,作為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確實是靠技術賣原料賺到了第一桶金。
玻尿酸(透明酸質)早期也是我國一項“卡脖子”技術,最初只能通過人的臍帶及雞冠中提取,約200公斤的雞冠(20000只雞)才可以提取出1公斤的透明質酸,成本高達10萬美元,價格堪比黃金。
1980年,山東大學藥學院教授張天民在國內首先進行透明質酸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從人的臍帶及雞冠中提取出透明質酸;1985年,張天民又率先突破透明質酸產品應用,研制出中國第一款HA注射液,用于眼科手術,張天民因此被譽為“中國玻尿酸之父”。
20世紀90 年代,張天民的學生郭學平團隊攻克的微生物發酵技術,實現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徹底改變我國從動物組織中提取透明質酸且主要依靠進口的落后局面。
2000年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偶然結識了郭學平,雙方聯手開啟玻尿酸產業化運作。憑借微生物發酵技術,華熙生物用來短短幾年時間便奠定了龍頭地位。
2007年華熙生物已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到2021年華熙生物一家銷量已占據全球44%,公司市值超過1400億元,被稱為“全球玻尿酸大王“。
2
面臨玻尿酸行業頹勢的危局
隨著市場發展,方正證券研報顯示,當前玻尿酸產品供給端紅利期已經結束,市場進入供過于求階段。由于玻尿酸原料及護膚品業務的增長放緩,華熙生物的股價開始回落,截至目前,其市值已蒸發近千億。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價格已由2017年的210元/克,逐漸降至2021年的124元/克,降幅超過4成,并且未來還有下降趨勢。
反應到財報上則是不斷走低的毛利率。2020年、2021年,華熙生物原料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8.09%、72.19%,2022年進一步下降到了71.54%。
從產能上看,根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2021年全球透明質酸原料市場銷量達到720噸,其中82%來自中國,而華熙生物一家的透明質酸產能就已達到770噸,比全球銷量還高。
全球透明質酸原料產能過剩的問題隱現,市場天花板漸近。年報顯示,2022年,華熙生物營收增長28.53%至63.59億元,遠不及2021年88%的增長率。
3
轉而倚賴哪個業務板塊?
在醫美產品業務頹勢尚未完全顯露之前,華熙生物大力推動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從醫美,到大眾護膚品,再到玻尿酸飲用水,華熙生物跨入的市場越來越大,走向的領域剛需度越來越強。
以2022年的營收結構來看,華熙生物的營收來源包括原料、醫療終端、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是其四大業務板塊。
其中作為基本盤的原料業務實現營收9.80億元,但營收占比僅為15.41%。相比之下,功能性護膚品營收高達46.07億元,營收占比達到72.45%。而這一數值在三年前才剛剛超過三成。
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就已經超越原料業務成為華熙生物的營收支柱。
看來,業績增長邏輯已然生變,在原料商和產品商的身份之間,華熙生物更傾向于成為后者。
4
轉型護膚品行業遇到的困難是?
華熙生物運作護膚品牌上的野心與布局進一步清晰起來。
? 打出知名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要做成一個高端品牌并不是有法國實驗室的背書或者價格的拔高就可以簡單實現。
成立不到兩年,RéVT絲麗芮緹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只有不到5000,其小紅書賬號粉絲數僅5000出頭。即使剛剛過去618大促,其天貓旗艦店產品月銷最高也不過個位數。
而在海外市場,也暫未有RéVT絲麗芮緹產品上線各美妝渠道或自建官網的消息。
RéVT絲麗芮緹離打出知名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被貼上收“智商稅”的標簽
由B端向C端,由玻尿酸向功能性護膚品領域,華熙生物似乎切入了更為廣闊的市場,但這個市場的壁壘遠低于玻尿酸,競爭更為激烈,想要從中分到一塊“蛋糕”,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2021年,華熙生物開啟了將透明質酸鈉應用于普通食品的布局,先后推出了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質酸食品品牌“黑零”,以及GABA夜間健康飲品品牌“休想角落”。
但華熙生物還被貼上了“智商稅”的標簽。比如,華熙生物宣稱“水肌泉”長期飲用能有效地加強你的皮膚鎖水能力。趙燕也曾公開表示,口服含透明質酸的食物,可以有效補充人體內透明質酸含量,從而改善人體皮膚水分。
但這些說法很快遭到消費者質疑,甚至還遭到市場監管部門打假。上海市消保委在多方查證后發現,目前尚無任何權威的證據證明食用玻尿酸能夠促進人體內透明質酸的合成,政府審批部門只明確玻尿酸作為食品原料是安全的,而對于玻尿酸食品是否還具有美容等功效卻并未作出回應。
2022年,華熙生物在連續兩年銷售費用增速超100%之后,罕見的降低了銷售費用增速,從2021年的121.66%降低至25.66%,化妝品業務增速也隨之下降。
也就是說,在要保證利潤率的情況下,化妝品業務的增速并不能夠得到保證。換句話說,華熙生物需要更多增長點。
5
還試圖攻破哪些其他業務板塊?
? 進入合成生物板塊
今年5月,華熙生物與天創資本、河南投資集團、瑞普生物、海河產業基金等多個機構共同投資了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不過,截至目前,華熙生物在合成生物領域暫未有任何產品上市。
在近年一級市場投資不景氣的背景下,合成生物領域的爆火,成為近年私募市場中難得一見的“小陽春”。
據統計,2022年,國內有超過50家合成生物公司宣布完成融資。近3年內,高瓴、紅杉、經緯、 峰瑞資本、光速中國等“有頭有臉”的頭部投資機構幾乎全線入場。
包括紅杉中國、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紅杉遠景碳中和基金在內的“紅杉系”,近3年來在國內投資了11家合成生物企業,高瓴創投在去年一口氣投了4家,三年內投資了6家以上合成生物企業。
除此之外,國家級基金也尤為重視這一賽道。混改基金自去年起連續兩輪投資藍晶微生物與微構工場,中關村發展前沿基金、上海自貿區基金亦投資了這兩家明星企業。地方國資方面,深創投、深圳高新投布局了森瑞斯生物、復諾健,蘇高新創投集團、蘇州工業園區科創基金投資了復融生物、優信合生,河南投資集團投了微元合成、擎科生物,合肥產投集團投了歐凱納斯。
產業資本同樣不甘落后。華興醫療產業基金、弘毅生命科學基金、黃埔醫藥基金、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發起的北洋海棠基金等多個產業基金,均在合成生物賽道中進行了多起投資。
? 入局兒童護膚品賽道
2023年1月,華熙生物與樂華娛樂成立合資公司打造母嬰護理品牌潤熙禾。入局嬰童護膚領域。
華熙生物入局兒童護膚品也不難理解。
一方面,這是一個處于爆發階段的市場。伴隨著90后、95后成為母嬰消費主力軍,精細化育兒趨勢日漸明顯,分齡、分膚、分季的細分產品持續展現高增長。這也在貝泰妮的財報中得到了證實。2022年,貝泰妮薇諾娜寶貝收入1.01億元,并首次在年報中單列銷售收入,這足以證明公司對該業務的看好程度。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有待開墾的市場。國內針對嬰童的功效性護膚品牌并不多,目前整個賽道仍處于起步階段,對市場的教育尚未普及,例如,產品的核心成分并不是大眾關注的重點,只要產品有效果,再加上企業擁有強大的渠道力,就有望基于先發優勢站穩腳跟。
如何通過尋找新業務,保持自身競爭力,是華熙生物需要持續思考的一個問題。那么,入局合成生物板塊、嬰童護膚會是答案之一嗎?
6
未來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陳曼妍
廣東贏商網數據服務公司市場專家
華熙生物在合成生物領域的投入,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看好。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其合成生物產品尚未上市,未來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發力合成生物也需要華熙生物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可能會對公司經營帶來一定壓力。因此,華熙生物的前景,還需要觀察其合成生物產品的發展情況以及公司的投入和經營策略。
當前國內合成生物領域的投資活躍度較高,受到了政府和市場的廣泛關注,該領域的技術和產業鏈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合成生物行業目前尚未到達爆發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合成生物企業在技術、創新水平、產業鏈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國內合成生物企業正在積極追趕,政府也在加大對合成生物領域的支持力度,未來國內合成生物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望得到提升。(內容來源|文軒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