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宋朝,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老百姓安居樂業,溫飽無憂;政壇上亦群星璀燦,涌現了一大批能臣名相,像范仲淹和王安石那樣的人物,即使放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浩闊星空中也是光芒逼人的。”
(資料圖片)
從2010年迄今,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歷史散文家夏堅勇將目光投注于宋朝歷史,深耕宋史十余載,接續完成其大成之作——縱橫兩宋的“宋史三部曲”,包括《紹興十二年》《慶歷四年秋》《東京夢尋錄》三種,帶讀者輕松讀懂宋朝。
“宋史三部曲”包括《紹興十二年》《慶歷四年秋》《東京夢尋錄》三種,分別以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北宋仁宗慶歷四年、北宋真宗大宋祥符元年這三個深具代表性的歷史時段作為敘事節點,從岳飛被殺、慶歷新政、宋真宗東封三個富有意味的歷史事件入手。三部曲敘事時間橫跨兩宋,舉凡風俗、物價、科舉、藝文、官制、改革、茶政、馬政、度牒、驛傳、地理、氣候、天象、產業、外貿、宗室、外戚、官員,巨細靡遺,從波譎云詭的政治斗爭與君臣制衡,到勾欄瓦肆引車賣漿的百態世情,生動反映兩宋時代的政治風云和社會生活,堪稱文字版“清明上河圖”。
夏堅勇深耕宋史十余載,“在自然、歷史和人生的大坐標上尋找新的審美對象,也尋找張揚個體靈魂、反思民族精神的全新領地”,宋高宗、宋仁宗、宋真宗、宋太宗、宋徽宗等等,帝王君臣都是人,懂人性自然也就懂帝王,他深刻揭示出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和行為邏輯,深入發掘事件背后人性幽微與共通之處,讀懂人性的亙古如斯。
夏堅勇曾說:好作品是聰明人花笨功夫寫出來的。這句話放在他自己身上再合適不過。寫歷史尤其是寫歷史散文難度極大,其中既需要作者有相對扎實的歷史儲備,更需要作者有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史觀,能夠透過歷史現象發掘其背后的隱秘真相。夏堅勇則深刻踐行這一點,他浸淫宋史十余載,從朝廷正史《宋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到宋人筆記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周密的《武林舊事》等,再到多種稗官野史,夏堅勇熟讀40余種宋書,史料典籍信手拈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宋史三部曲”既有關于那個時代政治和軍事方面縱橫捭闔的宏大敘事,又有涉及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精微刻畫,它們巨細靡遺、極其精巧地鑲嵌于一個波瀾起伏的大情節的框架內。
歷史是人的歷史,讀歷史歸根結底是讀人性。“宋史三部曲”精彩的其實是把握了幽微的人性。那種歷史事件前,各色人等的權衡,真是精彩。為什么會選擇這三個不同的歷史節點進行闡發,又有何深意,夏堅勇經過了深思熟慮。寫《紹興十二年》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全書結尾的最后一句話:“紹興十二年的雪停了嗎? ”有了這句話,全書的氛圍便定下來了,在筆下“捕風捉影”也就有了可能。關于《慶歷四年秋》,他只是把慶歷新政作為一個背景,而著眼點多在于世態人情有關的雞毛蒜皮。關于《東京夢尋錄》,當初就是《宋史·真宗本紀》結語中的一句話觸動了他,東封、西祀、南謁,興建玉清昭應宮,在總結大中祥符年間長達十多年的舉國胡鬧時,《宋史》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慨嘆:一國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嚴謹的寫作姿態以及扎實的史料儲備和文筆,“宋史三部曲”的前兩部出版后斬獲絕佳的口碑,已榮獲“孫犁散文獎”雙年獎、紫金山文學獎、《鐘山》文學獎、《揚子江評論》年度散文類第一名、東吳文學獎、太湖文學獎……而最新作品《東京夢尋錄》甫一發表即位列“《揚子江文學評論》年度文學排行榜”散文榜首。
清明上河,東京夢華,夏堅勇以十余年時間,繪制出一幅大場面與小細節兼備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圖”。故有人如是說:“我不敢想象夏堅勇在宋史上所花的功夫。在我看來,可能,他根本就生活在宋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