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曝光了內部代號理想 W01車型手稿圖的側面線條,其MPV造型清晰可辨。并透露了新車的設計靈感來自鯨魚。
緊隨其后,在6月17日的理想家庭科技日發布會上,理想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同時也是旗艦MPV獲得正式命名——MEGA。
從理想 W01到理想MEGA,同一款車型,變化的不僅是從內部代號到正式車名,還傳遞出新車待字閨中將出閣的急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輔以第三方信息,日前,據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顯示,理想汽車北京順義綠色智能工廠已獲得純電(含增程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
可以肯定,新車的生產事宜已經完全搞定,理想MEGA呼之欲出。從單款車型在售到L7/8/9三雄鬧市,從增程唯一到增程+純電,無論產品矩陣還是技術路線,理想的成長肉眼可見。
春風得意馬蹄疾。
對此,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杰表示,十分看好MEGA的市場前景,它將成為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而且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理想的字典里就沒有“自謙”兩個字。所以,對于這句話,我們需要考慮,理想是自信還是自負,理想的成長會不會演化為膨脹?
給MEGA加點料
目前,理想的車在新勢力圈子內賣得最好。創始人李想,作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人可謂立下不世之功。
形象地說,李想為產品畫了三個圈,從而精準地鎖定了理想的用戶群體。
第一個是“對價格敏感”。理想的車目前在3萬-46萬之間,既不算便宜,也稱不上絕對貴。但禁不住車身龐大的誘惑,禁不住“500萬以內最好”這個噱頭的吸引,禁不住堅定對標BBA的態度,禁不住幾乎穩坐豪華品牌周銷量榜單TOP5的造勢。這一整套PUA之后,理想的車那就是不貴,至少物有所值。
第二個是“對續航焦慮敏感”。這個點無需多費筆墨,增程式頂著業內人士的罵名,在用戶群體中得到一部分人的堅定支持。
第三個是“對附加功能敏感”。自理想把“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這桿大旗扯起來之后,就挖空心思往車里面填東西。因為挖空心思,所以就填得有理,填得有市場,填出了一個宏大的用車場景。
李想讓這三個圈彼此交集,三者重合的陰影部分就是理想汽車鎖定的用戶群體,可能群體不大,但勝在精準。
現在,理想MEGA來了。當品牌定位沒有發生變化時,新車的目標用戶依然在之前建立的群體范疇內。這是理想已經明確的事實。但售價超過5萬了,是真貴了。用家庭用車的定位去支撐5萬+的售價,確實有些勉為其難。所以,李想再一次從產品定義的角度去考慮,希望進一步擴大精準指向用戶群體的那塊陰影部分的面積。
為此李想必須為MEGA的市場接受度增加新的砝碼。
接下來,他的每一個動作都不是多余的。
理想自研800V高壓純電平臺,大規模量產5C電池,可以實現理論上的5C充電倍率,并給出了精確的充電實效,“充電9分30秒,續航400公里”。同時,計劃今年年底,理想超級充電站的數量將超過300個。
在續航焦慮和補能焦慮之間,理想的選擇是不做選擇,一起拿下。在李想看來,這是在增程之后,目前能夠做出的最優解。
MEGA的車長預計在5.3米以上,車寬約2米,車高預計會在1.8-1.9米左右。MEGA車身很大,是一輛不折不扣的全尺寸MPV。
為什么非要設計這么大?
除了能夠獲得更大的空間,讓理想造車更有利于車輛附加功能的設計之外,還應該有進一步的市場訴求。
我們知道,太大尺寸的車輛其實是不符合家庭用車理念的,包括對小區內部車位停放、郊野出行、城市巷道穿梭等都帶來諸多不方便之處,而這些又恰好是家用車經常遇到的場景。
所以,在MEGA的產品定義上,理想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大概率,新車上市之際,理想會強化MEGA宜商宜家的概念。一旦涉及商務概念,一切為了商務接待的排面,怎么大都不過。為此,理想迄今沒有用“沙發、彩電、冰箱”等家用車概念為MEGA造勢。
行動上已經給出答案,理想希望通過MEGA悄悄擴大自己的目標用戶群體。
李想的最后一招就是補齊短板。
智能座艙方面,理想自研認知大模型Mind GPT,基于這個模型,理想同學在感知上會更像人;智能駕駛方面,理想發布了通勤 NOA解決方案,車主可以自主訓練車輛。
如此,在李想看來,MEGA是具備了走量的基本素養:續航、補能有保障,宜商宜家兩頭吃,智能短板已填平,仿生設計有個性。
給MEGA鼓點勁
事實上,我們沒有必要過多去質疑MEGA的產品力。這是處于上升期的理想現階段賣出的最貴的車,當然理論上講也是傾盡全力打造出的最好的車。
現在的問題是,理想MEGA能不能兌現副總裁劉杰的目標,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和定語,拿下5萬以上車型的銷冠王。
乍一聽,確實有點信口開河的意思。但如果這都算信口開河,那李想曾經說的,我們團隊將會在2025年完成年銷160萬輛的目標,5000億的營收。針對這句調門高到天上去的話,又該算什么?
所以,姑且相信劉杰的話是三思而后言。
那么這句話的底氣在哪里?僅僅憑借對理想MEGA很能打的自信嗎?當然不是,還要看市場。
以最近5月的銷量情況為例。
在各大汽車信息平臺上,關于50萬元以上的汽車銷量排行,常年霸榜前三甲的基本都是德系豪華三強中的三款中大型轎車,即奧迪A6L,奔馳E級,寶馬5系。
5月,奧迪A6L以14839輛位居榜首。
今年年底,理想MEGA上市之后,會大致以這個月銷數據為參照,并實行超越嗎?
大概率不會,因為這不僅僅對理想,而是對所有車企而言都太難了。截至目前,在中國汽車制造史上還沒有任何車企可以做到——5萬元純電MPV月銷可達1.5萬輛。
騰勢D9是目前最接近這一水準的車型。5月,騰勢D9以42萬的成交均價,實現了11005輛的成交量。
但必須認清一個事實,騰勢D9賣得最好的版本是DM-i,銷量占比可以高達75%以上,而純電版本占比并不高。使用場景的局限性決定了,純電MPV,特別是全尺寸的純電MPV并不能滿足用戶長途遠行的用車需求。
那么,理想將如何兌現自己吹過的牛呢?
從理想目前發布的銷量周榜信息來看,理想非常擅長在特定的空間內,“玩”有利于自己的數據排序游戲。
比如,理想擬定的榜單名稱“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巧妙地把特斯拉排除在外。試問,特斯拉不是新勢力嗎?特斯拉不在中國市場產銷嗎?
然而,在“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榜單中,特斯拉又回來了。當然,特斯拉如果不回來,奔馳、寶馬等怎么好意思排進榜單呢?如果真是這樣,這個榜單,理想還要排第一。那就真沒法看了。
所以,按照理想的“嚴謹”,奧迪A6L,奔馳E級,寶馬5系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5萬級的車型。它們除了自身定價從4萬+起之外,還有幅度不小的終端優惠,如此,理想會自覺把它們排除在榜單之外的。
而絕對5萬級以上,銷量最好的車型是寶馬X5,5月銷量為7907輛。這個數據對現階段正處于上升期的理想而言,就有相當信心完成超越了。
基于此,針對MEGA銷量,理想放下的狠話,絕對不是一時糊涂,信口開河。理想比我們想的更多,想得更遠。其目的很簡單,造車要好好造不假,造勢也要好好是真。不然,對不起李想“微博之王”的名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