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事務繁忙,公車不夠用?
怎樣既保障公務出行,又能節省“三公”經費?
(資料圖)
“車輪上的微腐敗”漏洞如何堵住?
改革,是“破題”的最好辦法。
自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以來,安徽省一直在探索基層公務出行保障新模式,推出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等公車改革措施,力求以更低的用車成本、更靈活的用車方式、更規范的監督管理,破解基層公務出行難題。
9月2日,全省基層公務出行保障和跨區域公務出行皖北片區座談會在淮南市舉行。會上,皖北各市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負責人陳述了新一輪公車改革的進展和“改革時間表”,擺出了困難與問題,表明了意見和建議。安徽省將力爭在今年底前,在全省初步建立基層公務出行保障體系。
電車租賃,自駕出行——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模式高效、省錢又規范
基層干部有用車需求,只要用手機App填寫用車申請,線上審核通過后,領取鑰匙,自己駕駛單位租來的新能源汽車,工作結束后回來交車,傍晚時統一充電......這是巢湖市蘇灣鎮實行的新型公務出行模式——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
“節約又高效,每年能節省13萬元用車費用!”巢湖市蘇灣鎮黨政辦副主任陳申升表示,去年,該鎮租來了4輛新能源汽車,車輛多了,大家公務出行積極性高了,還更省錢了,每天有3單至4單,單日能跑100公里至150公里。
像巢湖市蘇灣鎮這樣的基層公務出行新模式,其實已不算“新”了,未來將成為全省基層公務出行改革的主導模式。
節約,是該模式的最大優點。那么是如何省錢的呢?
一來,新能源汽車的電費非常便宜,往往是油價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二來,自駕出行省去了駕駛員人工費,相比“養車+養駕駛員”的傳統公務出行模式和“雇駕駛員+租車”的社會租賃模式都要省錢。
還有一點“隱性”的優勢,那就是堵住了“微腐敗”漏洞。由于用車全部納入全省“一張網”監管平臺,公車私用等情況基本可以杜絕。此外,車輛保養維修由公司承擔,防止了高額維修費等“養車腐敗”。
然而,像這樣優勢明顯的公務出行模式,卻在一些地方有些“水土不服”,同時也存在一定的車輛性能技術短板顧慮。其中,皖北片區較皖南片區推進速度要慢不少。
“不少單位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電池壽命、充電樁配備等仍有擔心和顧慮,存在觀望心理。”亳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三級調研員洪博說道。
另外,一些執法單位、園區用車需求非常大,對于新能源汽車使用存在一定限制。
“一些基層執法車輛要24小時不停地跑,幾乎沒有時間充電,因此推廣該模式較為困難。這些執法單位更希望采購或租賃混動車輛。”阜陽市機關事務管理處公務用車管理科科長白曉麗表示。
雖然面臨種種問題,但在全省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模式正積極推進。目前,全省租賃新能源汽車單位總計490個,共租賃1584輛新能源汽車。合肥、蕪湖、滁州、宣城、六安、銅陵、馬鞍山、蚌埠、阜陽、亳州10市確定了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定點服務商,其中合肥市公開招標20家定點租賃公司,擴大了其服務內容,可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
高鐵出行,異地保障——
跨區域公務出行模式將成新趨勢
公務出差,是選擇坐高鐵,還是坐公車走高速公路?不同地區、不同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如今,安徽省正積極推廣“跨區域公務出行”新模式,即“異地出行、高鐵連通、異地保障”。
具體說來,就是坐高鐵去異地,平臺派車接站。這樣,節省了一部分油費、高速公路過路費以及駕駛員差旅費等,同時也更加節能環保。
9月1日下午,記者跟隨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坐上了G324次高鐵赴淮南市,30多分鐘就到了淮南,剛出淮南東站,公務用車平臺派出的新能源汽車就在出站口等待,實現了無縫對接。
其實,這樣的操作是在“公務用車易”App上提前預約好的,方便快捷。
“目前公車平臺已將全省各級用戶單位、公車服務中心、定點租賃公司平臺縱橫打通,用車人通過平臺向目的地接待單位、公車服務中心或者定點租賃公司預約用車,目的地單位接單預約訂單,通過平臺調派車輛保障公務出行,用車人按相應標準支付費用。”省公務用車管理信息平臺技術人員張滿香介紹道。
如果去更遠一點的地方,比如出安徽省該怎么辦呢?目前,安徽省已與上海實現跨區域公務出行的互聯互通,安徽各級公務人員在App上點擊上海,填寫用車申請后,經單位審核后,由上海方面進行保障,保障結束后,可直接通過手機支付費用,在電子發票處提交開票信息后,打印電子發票回到單位進行報銷。
推廣“跨區域公務出行”新模式,也有一定的“堵點”。比如部分縣城不通高鐵,如果坐高鐵到市里再坐車趕到縣里,距離更長、耽誤時間也不夠經濟。有部分公務人員習慣于“帶車出行”,接受跨區域公務出行保障平臺的意愿不強。
“省內跨區域公務出行,也不會是‘一刀切’,會根據相應出行實際制定細則,科學穩妥推進。對于長三角公務出行一體化方面,我們與滬蘇浙簽署了長三角公務出行一體化平臺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未來,我們去滬蘇浙交流學習、招商引資將能享受更高效便捷的公務出行服務。”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二級巡視員鄒月明表示。
健全機制,改革“破題”——
安徽基層“車改”加速“疾馳”
基層公務用車改革,是個系統性工程,必須是建立在高效、科學、節約、規范基礎上。
安徽下一步基層公務出行改革怎么推進?會上,各地機關事務管理工作者都提出了意見建議。
“一方面要科學‘配’車,另一方面要科學‘租’車。”合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潘勤華說,建議增加基層新能源汽車配比,特別是基層一線執法執勤和行政執法部門,改變“加量不加料”現象,此外,探索使用單位“分時租車”,公車平臺“規范管車”,租賃企業“服務養車”的保障模式。
對于跨區域公務出行,潘勤華認為,要逐步完善公車管理信息平臺功能,滿足各市差異化需求,實現跨區域公務出行無縫銜接,徹底解決跨區域公務出行“叫好不叫座”問題。
基層工作能否下得去,現場能否到得了,關系到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落實落地。從這個角度看,基層公務出行改革,是重要的“推進器”。
“思想上要更加認可認同,服務上要做好對接,品質上要擴面增效,管理上要嚴格規范。”鄒月明表示,今年底,各地要建立起一套符合當地實際的機制和規范,解決基層公務出行保障不力、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確保有需求的基層單位“想用能用得上、想租能租得到”,使用過程不違規、不浪費。
另外,一些細節問題還在持續完善,比如,由于“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是自駕模式,各地將加強安全駕駛的宣傳教育,嚴把駕駛資格關,根據需要增加保險險種等。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改革,勢在必行,勢在必成。”鄒月明說,有理由相信,安徽省基層公務出行保障這個在全國領先的重大改革,一定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