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將核酸樣本在規定時間內送到指定地點檢測,從9月23日再次成為社區志愿者起,秦海泉每天都化身“大白”,騎著電動車在路上匆忙奔波。
今年32歲的秦海泉是名裝修小工,這是他第三次參與社區抗疫志愿服務,這次,他的身份是社區核酸樣本轉運員。
近期,得知潁州區橋口社區招募抗疫志愿者的消息后,秦海泉第一時間趕到社區報了名,被社區分配承擔核酸樣本轉運員的任務。在短暫的培訓結束后,他穿上防護服,不停奔波在各個檢測點與街道衛生院之間。
每天中午1時許,是秦海泉第一次轉運時間。社區里共有6個檢測點,每隔半個小時,便需要轉運一次。每到一個核酸采樣點,秦海泉就熟練地清點試劑、填表交接、掃碼轉運、裝箱出發,迅速趕往衛生院。他騎著裝載樣本的電動車,在各個檢測點與衛生院之間不斷穿梭奔波,從午時至晚間,每天至少有七八個小時。
起初,因為人手緊張,社區里只有秦海泉一名樣本轉運員。期間,秦海泉不敢吃飯,不敢喝水,生怕因為上洗手間而損壞了防護服?!岸际且淮涡缘?,撕毀了就要換一套,能節約就盡量節約?!?/p>
秦海泉不僅要轉運核酸樣本,每天工作結束后,他還要負責將醫療垃圾轉運到指定的銷毀點。
這樣的工作,秦海泉一直獨自承擔了近8天。直到9月28日起阜城進入臨時管控,社區又抽出一人參與,兩人分別負責不同片區的樣本轉運。
志愿者工作雖然辛苦,但秦海泉卻樂在其中。這是他成為社區志愿者的第5個年頭。
幫助維持交通、義務撿拾煙頭,在為群眾服務的活動中,秦海泉感受到了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快樂。成為抗疫志愿者后,秦海泉利用自己所長,幫助修補隔離點臨時小屋、護欄等,為抗疫盡自己的一分力量。
任剛 通訊員 張紹偉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