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等等,野豬不是三有保護動物嗎?獵殺它們不是要坐牢嗎,怎么現在官方都要下場獵殺野豬了?
這事啊,還要從野豬泛濫開始說起。
野豬
在過去啊,咱們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而開荒,開荒破壞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各種野生動物數量暴跌。另外呢,過去禁獵力度不大,獵人也會在山林中下套,捕殺一兩頭野豬貼補家用。
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野生動物數量下降,野豬也是如此,那時候咱們要是再不保護野豬,可能野豬真的會滅絕。
但是這些年來,人們發現事情有點兒不對,野豬怎么越來越多了?
這事根源既是因為生態環境變好,也是因為生態環境還沒完全恢復。
首先是生態環境變好,這個毋庸置疑,咱們這些年來退耕還林還草,還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都有利于野生動物的生存,野外生態環境變好了,野豬數量增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是,生態環境還沒完全恢復。這事其實也不難理解,野豬其實是生態鏈上的關鍵物種,它們屬于雜食動物,水果,根莖,種子,嫩葉,鳥蛋和小型哺乳動物它們都吃,可另一方面它們也是豺狼虎豹的食物。
野豬在野外的生活環境并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天敵環伺,別說是豺狼虎豹,就連猞猁,黃喉貂,老鷹都會攻擊它們。這里多說一下,成年后的野豬幾乎沒有天敵,這些食肉動物捕食的都是野豬幼崽,野豬幼崽淪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也導致只有極少一部分野豬能活到成年。
在天敵環伺的背景下,野豬只能拼命生孩子才活到了現在,巔峰時期的母豬每年能產2胎,每胎4-12頭。
可是,在上個世紀時,因為棲息地喪失,流性疾病的傳播,食物減少等原因造成食肉動物數量暴跌,一些物種甚至消失多年,比如:華南虎。
食肉動物大多信奉“優生優育”,即便現如今條件變好了,它們恢復的速度也非常慢,生態鏈條仍舊不完整。
可是,野豬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沒有天敵制約之后,幼崽的成活率也提升了,野外食物又豐富,多種原因共同導致了野豬的泛濫。
野豬是雜食動物,而且與人類的食物有重疊,尤其喜歡人類種植的玉米,水稻,紅薯,西瓜,花生等。
每到農作物即將成熟時,野豬就下山破壞人類農作物,連吃帶霍霍,一晚上就能破壞好幾畝地。
在野豬泛濫的地區,當地農民為了保護糧食想盡了辦法,用嗓子喊,用喇叭攆,放鞭炮,放錄音機,敲打臉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措施只能嚇住野豬一兩天,時間長了野豬也不當回事了,你喊你的,我吃我的。
野豬的攻擊性又非常強,人類還不是它的對手,一旦攆不走野豬了,人類也真的沒招了。
在野豬面前,農民反倒成了弱勢群體,甚至部分地區因為野豬而撂荒,還有人為了守住一畝三分地的收成,成夜成夜的睡在田間地頭。
獵殺野豬
其實,野豬泛濫受災的不只是農民,對生態也不好。
野豬數量不多的時候,它們拱土拱雪的行為有利于調節森林郁閉度,還能夠讓土壤更透氣。大雪封山時,野豬的存在還有利于其他動物生存,比如:傻狍子,傻狍子以植物為食,大雪封山后它們的食物被積雪覆蓋,它們沒辦法吃到厚厚積雪下的食物;積雪較厚時,傻狍子也沒辦法在雪地里行走。
野豬的存在可以為傻狍子開道,而且它們拱出來的裸露土地,可以讓傻狍子找到食物。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野豬數量合理的情況下,當野豬泛濫時,它們還會與其他野生動物搶奪食物,吃掉森林里的堅果種子,讓來年幼苗減少等,對森林生態非常不利。
在這種背景下,多地政府開始下發“殺豬令”,允許獵殺但是要持有獵殺證以及合法獵殺,不能通過下毒,下套子,拉電網等方式獵殺野豬,因為這些獵殺野豬的方法會威脅其他野生動物和人。
獵殺后的野豬也不能吃,過去狩獵隊員還可以通過野豬肉貼補家用,但是這兩年咱們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所以獵殺的野豬既不能吃,也不能賣。
這是因為野豬生活環境不可控,也沒有經過檢疫證明,野豬可能攜帶能感染人類或者家禽家畜的病原體,為了防范疫情,獵殺的野豬要無公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