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還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近日,有網友發文《出大事了,我們這個時空的時間線似乎被人動了!》稱,其記憶中早年學的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卻發現現在的課本成了“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10月26日,上游新聞記者從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部獲悉,該出版社從1961年收錄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課文以來,歷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從未有過“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不過“斯”和“是”兩個字,都表示“這”的意思。(上游新聞 李洪鵬)
網友稱:上學時學的確實是“是人也”,直到現在這一大段我還能夠流暢地背誦,“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kòng)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很多人記成“斯人也”,可能與后來的一些語言環境有一定關系,無論是非教材書籍、影視作品還是網絡上,把“是人也”說成“斯人也”的太多了,慢慢的自己也就記成“斯”了。
就像前兩天我說了一句“誠不我欺”,這個其實也是網絡誤用的例子,很多人都以為是“誠不欺我”,但學習的時候它確實就是“誠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