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為推進“雙減”政策的落實,助推中小學銜接平穩過渡,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區域教育的合力,合肥市育新小學、合肥市第四十五中森林城校區和合肥市南門小學森林城校區三校聯動,于5月29日下午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森林城校區開展數學學科《雞兔同籠》的同課異構活動。
合肥市廬陽區教研室數學教研員李玲玲老師、合肥市育新小學姚慶校長和鄧翠銀副校長、合肥市第四十五中森林城校區金效奇校長、合肥市南門小學森林城校區王穎副校長蒞臨現場指導,三校數學教師共同參與聽評課,育新小學全體數學老師參與此次研討活動。
第一節課由育新小學的夏雨城老師執教,夏老師剛開始引入簡單雞兔同籠的問題,激發學生用已學的假設、列舉、方程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緊接著層層遞進引入幾道稍復雜的雞兔同籠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這類問題更方便快捷,讓六年級學生初步感知初中方程模型的妙用。
(資料圖)
第二節課由南門小學森林城校區的黃紫妍老師執教,黃老師首先讓學生獨立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展示學生不同的做法,在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發現畫圖法、列表法、假設法和方程法的相通之處,隨后又引入幾道生活中“雞兔同籠”類型的問題,讓學生感受這類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建立數學模型思想。
第三節課由四十五中森林城校區的戴天宇老師執教,戴老師通過不同層次的“雞兔同籠”問題,引導七年級學生分別用列表法、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公式法解決問題,不斷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公式法的通用性和應用廣泛性。
隨后評課環節,老師們積極參與,紛紛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老師們一致認為三位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課堂上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小初銜接的同課異構是思維的碰撞,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促成了課堂的有效生成,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研討中三校領導進行了重要的指導講話。
合肥市南門小學森林城校區的王潁副校長強調,小學階段要加強稍復雜的計算能力訓練,為學生順利過渡初中夯實基礎,六年級畢業班復習階段注重課堂節奏的調整,便于學生適應初中快節奏課堂。
合肥市育新小學的鄧翠銀副校長指出,小學階段數學要對現有教材中的難題做到人人過關,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注重課堂銜接。
合肥市育新小學的姚慶校長認為開展小初銜接活動非常有意義,為學段貫通,小初教材知識的串聯,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考、探索和交流平臺。教師需深入研究教材,要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打通小初數學知識和學習的壁壘,構建整體知識網圖,促進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和延伸,整體上把握核心知識,提升核心素養。同時希望能多多創設機會開展研討,鼓勵大家開發和探索促進科學銜接的特色數學課程。
合肥市四十五中森林城校區的金效奇校長充分肯定了此次同課異構活動,認為“雞兔同籠”是一個點,數學思維是一條線,教師們教學中要注重數學學生思維的訓練。
活動最后,區教研員李玲玲老師指出學生計算能力是基石,解決問題是學生的短板,此次以解決問題立意特別適合當前的學情。李老師認為解決問題的核心是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式。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沒有優劣之分,重要前提的對問題的理解。小學階段要加大較復雜問題的訓練,為小升初做好銜接。
通過這次小初承接式教研活動,老師們紛紛感受到小初數學的不同之處和相通之處,引發大家對做好小初知識體系銜接和教學方法銜接等問題的深度思考,對于如何讓學生平穩過渡適應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帶來很大啟發。此次三校聯動同課異構深化了教師系統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和觀念,促進了學生學習力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了小初科學有效的銜接。
通訊員張玉莉陳林本網記者 傅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