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云南網訊(記者?王淑娟)日前,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據最新一期農情調度周報顯示,我省夏季糧油收獲結束,已收獲夏糧1488萬畝,同比增17.6萬畝,占播種面積1488萬畝的100%。
今年以來,我省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資金投入,確保完成2023年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近期,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正抓緊時機實施補充耕地(提質改造)及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農田變糧田”,讓楚雄市夯實了農業發展根基。為統籌推進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截至目前,楚雄市已建成長期定位耕地質量監測點7個,覆蓋主要耕地類型和糧食主產區,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得到進一步完善。自春耕生產以來,楚雄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7個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進行田間耕種指導,指導農戶按要求分區進行種植、施肥、栽插等。
6月初,保山市昌寧縣溫涼區的種糧戶們正搶抓晴好的天氣一邊收一邊種。有的在搶收麥子、油菜等,有的在整理收割后的秸稈,有的在耕地播種玉米,有的在放水做田、拔秧苗準備插秧。“這幾年農業政策好,田間道路、溝渠和機械化條件也好了,近期雨水多但也沒造成什么損失。”田園鎮龍泉社區種糧戶紛紛表示。今年,昌寧縣通過強化目標任務落實,加強科技指導和病蟲害防控,抓實農資監管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等各項措施和惠農政策落實,加之冬春降水較為充沛,29.2萬畝夏收糧油作物整體生產情況明顯好于往年。
按照“產—學—研—用”及“育—繁—推—服”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建設要求,臨滄市通過試驗、示范、推廣和育種創新,著力推進“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真正把“藏糧于技”的要求落實到“藏糧于種”的具體工作中。
今年,我省堅定不移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落實《云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實施37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提升主要農作物良種生產能力,加快糧食作物良種良法推廣,進一步提升糧食良種覆蓋率、綠色技術覆蓋率和綜合機械化率。
為使各項措施落實落細,今年省農業農村廳根據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及時分解到各州市,持續開展掛鉤包片指導服務,確保各地責任全面落實。認真落實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全力抓好國家下達的大豆生產任務、油料生產任務、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和45萬畝油菜擴種任務。充分發揮光熱資源優勢,持續開展50萬畝水稻旱種示范推廣,以煙后玉米、煙后大豆、果園套種為重點持續探索糧經協同發展模式,深入挖掘增糧潛力。
我省還用好實地督導、會議約談和書面通報等措施,督促基層高效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耕地輪作休耕、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等惠農惠民資金,確保按時足額兌付到位,激勵農民種糧積極性,發揮資金效益。
面對今年春季、夏初長期干旱天氣,我省持續抓實防災減災工作。高效統籌防災減災與農業發展,密切關注重要農業生產時間節點的氣候變化情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細化防災減災措施,完善應急預案和減災技術方案,提前備足防災救災物資,確保災害發生后能夠有效抗災、及時改種補種,最大限度降低損失。實施5萬畝馬鈴薯晚疫病統防統治。健全完善以草地貪夜蛾為主的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體系,強化監測預警、分區治理、科學防控,最大限度降低損失,確保草地貪夜蛾不造成大面積危害,確保流行性、暴發性病蟲害不造成大面積減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