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龍章平 羅時茂 宋攀 彭紅霞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富,國家強。
(相關資料圖)
8月28日,省委、省政府縣域經濟發展座談會在長沙召開。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這為湖南縣域經濟發展分析了現狀、奠定了基調、明確了方向。
會上,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朱東鐵代表瀏陽作典型發言,以《錨定“三高四新”強化“五態協同”勇當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為題,從“拼干事狀態,昂揚奮斗精氣神”“活經濟業態,綻放產業滿園春”“優營商生態,涵養發展好氣候”“塑城鄉形態,繪就共富新畫卷”“提安全質態,確保縣域大平安”等五個方面,推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瀏陽路徑”。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答題,也是湖南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必選項。
如何補短板、鍛長板、揚優勢,扎實抓好縣域經濟發展?省委、省政府縣域經濟發展座談會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發揮比較優勢做大富民強縣產業、提高產業園區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在發展縣域經濟中推動共同富裕、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創新和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航標既定,號角催征。瀏陽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聚焦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錨定“挺進前五強、加快建成‘兩個中心’、高水平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瀏陽圖景”目標,強化“五態協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勇當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全力答好新時代“考卷”,為服務“國之大者”、策應“省之大計”貢獻“瀏陽之為”。
強縣域,關鍵是強產業
江海狂瀾盡東倒,卻輸瀏水尚能西。近30年來,在湖南省的縣域經濟發展版圖上,瀏陽一直是尖子生和排頭兵。
“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瀏陽精神浸潤著這片紅色熱土,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瀏陽人接續奮斗。
從1993年撤縣設市,到2022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700億元,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躍居全國第7位,經過30年的接續奮斗,瀏陽實現了從國家級貧困縣到全國縣域第一方陣的精彩蝶變。
三十年滄桑巨變,瀏陽始終向高而攀,底氣在哪里?
底氣,源于有支撐。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產業園區發揮著平臺、引領、集聚的重要作用,是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于荒山上建設工業園、從零起步發展現代工業,無中生有、開天辟地上馬新興產業,并培育成優勢產業,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擁有一席之地——作為瀏陽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瀏陽經開區的發展壯大,為瀏陽勇當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打牢了堅實基礎。
在商務部公布的2022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瀏陽經開區在全國217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57位,較上一年度進位54名,成為湖南省綜合發展水平第二的國家級經開區。不僅如此,瀏陽經開區還在全省“五好”園區創建工作中連續三年名列前茅。
細觀今年園區經濟“期中成績單”,一組組飄紅的數據更是讓人倍感振奮:上半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315.7億元,同比增長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5億元,增速在長沙國家級園區排名第二;共引進項目25個,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19個項目竣工投產……
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有量的合理增長,更要有質的有效提升。如今,在瀏陽經開區,說起電子信息、食品、醫藥等產業用地的供應,有一條“硬杠杠”:畝投、畝產、畝稅“336”標準,即畝均稅收30萬元、投資300萬元、產出600萬元,盤活低效用地,提升畝均效益,讓“寸土生寸金”。
長沙e中心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作為瀏陽經開區的企業孵化基地,該中心在“畝均論英雄”指揮棒的指揮下,短短幾年間,聚集了100多家生產型企業,形成了以醫療器械、電子信息、智能制造三大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
底氣,源于有產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產業,激活縣域經濟發展動能,培育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瀏陽始終堅持產業立市、產業強市,在穩一產的基礎上強二產、活三產,加快構建“2+2+N”現代化產業體系,即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2個千億級,煙花爆竹、智能裝備2個五百億級,以及若干百億級產業。
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目前,瀏陽經開區是湖南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居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百強園區第37位。2022年,瀏陽生物醫藥產業鏈實現產值186.31億元,同比增長14.63%。特別是近年來,大健康產業方興未艾。瀏陽經開區生物醫藥企業在各自細分領域積極開辟新賽道,努力做行業的“隱形冠軍”。
爾康制藥木薯淀粉膠囊開創全球植物淀粉膠囊量產先河,藥用甘油、丙二醇、奧硝唑等23個主要品種進入全國銷量前三強;九典制藥“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為全省首個年銷售突破10億元的醫藥單品,隨著制劑產業園的投產量產,九典制藥將有望成為湖南省首個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華納大藥廠因為有原料、制劑一體化生產優勢,多款產品比同類產品更具競爭力……
近日,省工信廳公布2023年湖南省產業集群競賽勝出名單,全省共有17個產業集群從競賽決賽中勝出。其中,瀏陽市藥用原輔料產業集群從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競賽決賽中勝出,將有望代表湖南參加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競賽。
今年年初,瀏陽經開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為生物醫藥產業制定全面系統的產業扶持政策,單個企業一年最高可獲獎勵3500萬元,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具備了二次騰飛的底氣和條件,將全力打造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主導產業持續壯大,新興產業發展來勢更是喜人。近年來,瀏陽經開區精心布局新能源產業,不到半年間,先后引進總投資108億元的10GW高效異質結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02億元的30GWh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推動瀏陽新能源賽道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重大突破。
今年上半年,瀏陽10條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產值完成641.1億元,其中電子信息、新能源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產值分別增長5.34%、23.7%。
底氣,源于有特色。
在會上,沈曉明書記特別強調要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路子,找準自身優勢,注重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談及瀏陽稟賦和特色,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瀏陽花炮。作為“中國花炮之鄉”,瀏陽花炮出口銷售額占全國花炮出口總額的68%,內銷占全國的58%。目前,瀏陽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431家,從業人員30余萬人,年發放社會工資逾百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今年上半年,瀏陽市花炮產業集群實現總產值176.7億元,同比增長49.2%。其中出口銷售額17.1億元,國內銷售額115億元,原輔材料及相關產業實現44.6億元,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瀏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提質升級大瑤、文家市、柏加、社港等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精心培育一批煙花、藝術、果蔬、康養、民宿等特色小鎮,帶動鄉村產業集聚發展。
今年以來,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朱東鐵和瀏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雄文密集調研花木產業、民宿產業、酒店餐飲業、房地產業發展并召開座談會,與企業家代表面對面交流,剖析產業發展痛點難點,找準下一步發力點,全力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瀏陽擁有大瑤、文家市、柏加、社港4個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約占全省總數的十分之一。根據2022年度全省特色小鎮綜合評價情況通報結果,文家市文旅小鎮在全省特色文旅小鎮中排名第一,大瑤鎮在特色工業小鎮中排名第二,柏加鎮在特色農業小鎮中排名第二,社港鎮在特色工業小鎮中排名第十三。
特色小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成為瀏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之一。
強縣域,重點是優環境
營商環境是城市“軟實力”,是發展“硬支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才能拔節生長、蒸蒸日上,縣域發展才會動力十足、持續攀高。
日前,走進瀏陽經開區威爾曼制藥北園項目施工現場,16棟建筑拔地而起,生產車間、研發中心、質檢大樓等建筑整齊排布,施工人員分布在不同的作業面搶抓進度,確保項目按計劃交付使用。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達15億元,為瀏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壯大增添動力。
23年前,作為第一家外地入園的醫藥企業,威爾曼制藥實現了當年購地、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納稅,成就了“威爾曼現象”。發展中,威爾曼先后累計在瀏陽經開區投資超過15億元,成長為全省醫藥龍頭企業。
像威爾曼這樣“生二胎”乃至“生三胎”的現象,在瀏陽還有很多。2022年4月,長沙惠科在瀏陽經開區再次落子,投資50億元建設長沙惠科智能制造產業綜合體項目,將打造長沙市顯示功能器件上下游配套最全、結構最優的產業綜合體,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2022年8月11日,華域視覺再次牽手瀏陽經開區,在園區投資建設企業首個智能化車燈核心光學零部件基地;
九典制藥高端制劑研發產業園。
今年年初,九典制藥高端制劑研發產業園正式投入生產,實現現代藥品研產銷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全面投產后年產值可達60億元,將推動企業在全省醫藥工業企業中率先實現百億產值……
企業為何對瀏陽這片熱土情有獨鐘,接二連三投資“加碼”?密碼就在于優良的營商生態。
無論是瀏陽經開區助力惠科在14個月內完成廠房打樁到產品下線,創造了全球同業最大的66萬平方米單體廠房、建設投產時間最短等兩項紀錄;還是普跡鎮鎮村干部自發把私家車開過來,以車燈照亮施工現場,助力貝恩醫療快速建成投產,都源于瀏陽始終踐行“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理念,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營商環境,像善待親人一樣善待轄區企業,像兌現軍令狀一樣兌現政府承諾。
近年來,瀏陽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貼心暖心服務。2016年,瀏陽市市民之家大樓啟用,作為全省首個縣級市民之家,截至目前已經入駐部門34個,設置窗口183個,擁有辦理事項1938件,成為瀏陽推行“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的集中區和樣板地。
與此同時,瀏陽經開區超320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簡單事項1小時內即辦、一般事項1天內快辦、復雜事項1周內速辦、疑難事項1月內結辦”。從今年5月1日開始,瀏陽經開區集中64項行政審批事項,將審批(服務)章從17枚“瘦身”到1枚,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
“瀏陽親商護商的溫暖和支持,不僅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革新,也堅定了企業在園區二次創業的信心。”九典制藥相關負責人表示。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2023年,瀏陽深入實施“營商環境提質年”,為企業提供“誠心、用心、專心、精心、清心”的“五心極服務”,持續擦亮“營商福地看瀏陽”金字招牌。
今年春節過后,瀏陽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全市800余名民營企業家、近300名黨政領導干部和各方面代表人士齊聚一堂,共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計,并拿出1億元“真金白銀”,重獎871家(次)民營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學武和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王智勇受邀坐主席臺第一排,彰顯出瀏陽對民營企業家的禮遇。
為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自2022年5月份起,瀏陽設立“企業家接待日”,每月18日,由市委書記、市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輪流現場接待企業家,零距離傾聽訴求,實打實排憂解難。截至今年7月底,活動共接待企業65家,收集意見和建議230余個,解決問題230余個,解決率達到100%。
寬敞明亮的大廳,一目了然的辦事分區,無差別受理的“綜合窗”……今年,瀏陽投入近3000萬元對市政務服務中心(市民之家)進行提質改造。
以此為契機,瀏陽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全市持續開展“走流程、解難題、優服務”行動,通過局長“進大廳”、干部“走流程”、我來“講流程”、群眾“找茬子”四項子行動,更好地服務“兩個年”,讓企業群眾辦事更省心更舒心。
一流營商環境,激活了縣域經濟的“一池春水”。一組數據為證:截至目前,瀏陽市經營主體總量超過16萬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900家、上市企業9家、長沙市上市后備企業37家,數量創近5年新高,均居全省縣域首位;2022年瀏陽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位列全國第7位。
完善的政策措施,健全的服務體系,讓瀏陽成為一片投資的高地、創業的寶地、發展的福地。2022年以來,瀏陽先后上榜“最具投資吸引力縣(市)”“2022年優化政務(投資)環境優秀城市”“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連續兩年獲評“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環境建設標桿縣(市)”,為中部地區唯一縣(市),綜合信用指數縣級排名全國第八、中西部地區第一。今年7月,瀏陽市蟬聯“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最佳縣(市、區)”,瀏陽經開區獲評“2023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最佳園區”。
營商環境的“軟實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硬發展”,讓瀏陽有了更多“挺進前五強”的底氣和信心。
強縣域,落點是惠民生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往往體現在每一個社區里,映射在每一件小事中。
作為瀏陽第一所普特融合教育學校,位于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區的大塘實驗小學目前已完成竣工驗收,將在今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學校按24個普通班與12個特殊班規模建設,將提供1080個普通學生學位與120個特殊學生學位,有效緩解城區學位緊張的情況。更重要的在于,普特融合,為特殊學生接納自我、融入社會鋪好了路。
大塘沖路(大塘沖北路-禮花路)。
鏡頭拉出校門,一條嶄新寬敞的柏油路映入眼簾。8月25日,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位于大塘實驗小學北側的大塘沖路(大塘沖北路-禮花路)正式通車。該道路長約310米,寬20米,為雙向兩車道,為大塘實驗小學師生和沿線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視線越過馬路,大塘沖停車場讓社區老百姓點贊不已。為了緩解大塘實驗小學周邊停車問題,瀏發集團投資在學校北側修建了大塘沖停車場,可提供車位130個,并配建了10個新能源快速充電樁、20把充電槍,預計在9月上旬正式投入運營。
點滴民生實事,匯聚美好生活,折射施政理念。如今,困擾神仙坳社區居民多年的問題得以解決,交通、學位、車位等民生需求得到滿足,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真切惠及到了更多群眾。
開學在即,集里街道新屋嶺初級中學正在做最后的布置,即將迎來第一屆新生。新屋嶺初級中學項目總投資9600萬元,總用地面積41081.16平方米,規劃設置36個班,建成后可提供學位1800個,進一步緩解城區學位緊張的局面。
視野再次抬高,俯瞰瀏陽城區,今年竣工通車的李畋路(瀏陽河路-白沙路)、菊花石路(禧和路-南泥灣路)、大圍山路(南泥灣路-瀏陽大道)等多條城市道路上,車來車往,聯通四方;大圍山路(西北環線-胡家路)等十余條正在加速建設的城市主次干道,將有效助力瀏陽建設現代化“雙百”大城市,不斷提升市民的出行便捷指數。
縣域經濟的發展,時刻體現在老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直以來,瀏陽始終把做好民生實事作為密切聯系群眾、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化新瀏陽的重要舉措。
今年上半年,省、長沙市已明確瀏陽承辦的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及重點監測民生項目17件34個指標中,瀏陽全部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其中,圍繞城區提質,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今年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4個,目前已有2個小區完成改造;聚力完善公共配套,新改建室外運動場16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4個……一個個民生實事項目落地生效,老百姓的“小確幸”正逐漸“看得見、摸得著”。
作為民生實事“五位”之一,車位問題同樣牽動著市民的心。日前,瀏陽市住建局傳來好消息:2023年,瀏陽市停車泊位建設工作目標為14000個。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增公共停車場、專用停車場共27個,新增停車位12553個,完成目標任務的89.66%。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縣域經濟就是穩就業促增收的“蓄水池”。
作為瀏陽市人社局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六大行動”之一,8月25日,2023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行。全市33家企業為高校畢業生和青年提供約6300個崗位,涵蓋管理、技術、研發、營銷等多個領域。
今年畢業于洛陽理工學院的黎梓昭在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填寫了招聘表,很快收到公司面試通知,“我學的音樂表演,崗位比較對口,目前和企業達成了初步意向。”
在發展縣域經濟中推動共同富裕,除了要千方百計穩就業促增收,還要不遺余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為全國首批、長沙唯一的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縣(市),瀏陽堅持全域推進、重點示范、以點帶面、整體提升,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近年來高標準建成美麗宜居村莊515個,今年將在此基礎上新建美麗宜居村莊示范片3個、美麗宜居村莊62個,數量和規模在長沙地區繼續穩居第一。
在戰略上布局,在關鍵處落子。目前,瀏陽以爭創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為抓手,全面打響“浙江有桐廬、江西有婺源、湖南有瀏陽”的鄉村旅游品牌,打造更多“引爆點”和“增長點”。
古港鎮梅田湖村。
依托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優勢,古港鎮梅田湖村大力發展農耕研學產業,今年上半年接待學生7.5萬人次;永安鎮蘆塘村計劃分三期建設老種子農耕文化實踐基地,其中第一期設有六大場景,可同時容納1000多名學生體驗;小河鄉皇碑村的網紅沖浪、山地越野、蔬菜采摘、燒烤露營等體驗項目帶動效應明顯;柏加鎮雙源村用好精品造型苗木資源,讓游客“車在園中走,人在畫中游”……
7月,第五屆全國縣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國縣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3》暨“2023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2023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名單在北京發布,瀏陽再次上榜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名單,位列全國第4,同比去年再進2個名次。
火爆的鄉村游帶動了花木、油茶、家居、果蔬、烤煙、非遺等特色產業百花齊放,集聚了人氣財氣。瀏陽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37,遠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共同富裕成效明顯。
當前,瀏陽正深入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成功經驗,在深入實施“湖湘千萬工程”中“走在前、作示范”,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奮力爭當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和排頭兵。
縣域發展,涉及方方面面,要有系統化思維和全局性觀念。堅持一張好的藍圖干到底,堅持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也至關重要。
瀏陽社會治理點多面廣,高危行業企業密集,唯有“時時放心不下、緊抓在手”,才能把底線守牢。瀏陽結合大興調查研究,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行走瀏陽”,實施“千名干部下基層”行動,統籌抓好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工作。2022年,瀏陽榮獲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市)和首屆湖南“平安杯”。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今年4月和5月,瀏陽啟動“雙學雙爭”大學習活動,瀏陽市黨政代表團奔赴浙江、江蘇、福建三省的部分經濟強縣及湖南省長沙縣,學五強、爭先進位,學標桿、爭創一流,營造了攀高競強的干事氛圍。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瀏陽市委、市政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八個“走在前、作示范”,爭當“四個標桿”的厚望重托,在省委省政府、長沙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錨定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強化“五態協同”,堅持“12345”的發展思路,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勇當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高水平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瀏陽圖景,以一域之光為全省添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