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9日,由鈦媒體與ITValue共同主辦的2023 ITValue Summit數字價值年會在三亞舉行。此次峰會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圖譜”,聚焦數據建設、全球供應鏈建設、大模型等新技術與新趨勢,以及金融、地產、醫療、消費零售等大產業,如何打造自身數字經濟生態。
(資料圖)
在“數據驅動醫療大健康”主題閉門會上,輕松集團執行副總裁馬孝武表示,過去10年間,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幾乎翻了10倍,龐大的數據后面是足夠大的市場,加之過去幾年環境本身也在進行用戶教育,這推動了商業健康險的發展。他說:“商業健康險當前迎來了重要的窗口期。”
對于如何抓住機遇,在馬孝武看來,關鍵的一點在于創新。
“輕松集團自2016年推出互聯網保險平臺——輕松保嚴選以來,和所有一線保險公司建立合作,研發不同的健康險產品,比如百萬醫療險、重疾險等,在研發過程中我們發現,能讓消費者接受的核心還是創新的方式。”馬孝武說道
目前,輕松集團旗下有四大業務板塊,其中,輕松籌、輕松公益立足于個人救助和公益幫扶,另外還有輕松保嚴選、輕松健康,各業務板塊通過聯動,形成了“檢、醫、藥、康、險”的閉環,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
對于更被外界熟知的輕松籌業務,馬孝武表示,輕松集團并不通過這條業務線賺錢,而是通過保險和健康業務營收。“輕松籌這條業務單線其實是賠錢的,我們成立9周,輕松籌賠了9年。”馬孝武說道。
他進一步解釋稱,作為一個工具型的產品,輕松籌主要是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并給用戶提供便利。
在破除流量困境方面,馬孝武分享了一個案例,2022年疫情時期,集團推出了全國健康早篩計劃,在6000多場落地活動之后成功實現了近300萬用戶的轉化,目前已經進行了骨密度、眼底、甲狀腺、三大癌癥等多項病種早篩的標簽化分層用戶,整個活動將合作伙伴、用戶也串聯了起來。
2023年,輕松集團在繼續落實2023健康中國早篩公益行活動。馬孝武說:“既有用戶參與進來,也有合作伙伴的加入,形成了閉環、也獲得了轉化,這是我們接下來的一個重點?!?/p>
以下為馬孝武演講實錄,經鈦媒體整理:
大家好,我是輕松集團的馬孝武,很多人知道輕松集團是通過輕松籌,知道這個籌款工具,我們在不同的場合也在給大家解釋,我們不僅僅是一個籌款工具,也不以輕松籌賺錢,我們的核心營收業務是保險、健康。
新機遇:在戰略窗口期找到一些結構性的機會
立足于整個健康險市場,對比2011年到2022年的數據,一個核心的變化是,過去10年間,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幾乎翻了10倍,從692億元增長到8653億元,占比也從13%上升到了近三分之一。
這個數據是很龐大的,讓我們可以更好地把健康險傳遞給消費者,因為市場足夠大,而且市場環境本身已經把消費者教育得很好。怎么抓到用戶,就是我們的能力所在。
但是,在整個賠付過程當中,2021年中國直接醫療支出約為4.9萬億元,商業健康險的賠付率僅占到8%,跟國外的差距巨大。以美國數據來說,但凡有醫療,就可以包保險,但凡有早篩產品,也可以包保險。對輕松集團來說,我們把慢病管理包進了保險。
現在大家都在關注的老齡化,其實對地方醫保來說也有比較大的壓力。輕松集團在布局養老領域時,推出了“輕松養老”計劃。
當前現狀是,民營醫院床位激增,新型社會辦醫發展對醫保創新支付的需求隨之增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作用是把醫保支付創新這件事落到實處。
商業健康險當前迎來了重要的窗口期。輕松集團自2016年推出互聯網保險平臺——輕松保嚴選以來,和所有一線保險公司建立合作,研發不同的健康險產品,比如百萬醫療險、重疾險等,在研發過程中我們發現,能讓消費者接受的核心還是創新的方式。
我們的一個口號是“讓保險更健康”,即把健康和保險做深度結合。
很多情況下,互聯網健康險產品在快速決策、快速迭代,這也很容易達到百萬保單水平,成為一款高投產比的產品,但可能使用率幾乎為零。消費者不使用,那么就說明這不是一款好產品。
將健康和保險做結合的一個重點是積極尋求二者的平衡,讓消費者能夠在一定的賠付率下去使用這款產品。
你所知道的輕松籌不止輕松籌
說到輕松籌,輕松集團并不通過這條業務線賺錢,而是通過保險和健康業務營收。輕松籌這條業務單線其實是賠錢的,我們成立9周,輕松籌賠了9年。
作為一個工具型的產品,輕松籌主要是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并給用戶提供便利。但是輕松集團整個業務矩陣有強大的數據底座,也有比較強的運營能力,所以整個集團是盈利的狀態。
整個輕松集團有4大業務線,輕松籌和輕松公益立足于個人救助和公益幫扶,另外還有輕松保嚴選、輕松健康,打造了“檢、醫、藥、康、險”閉環,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
我們的健康險一直在跟健康管理的一些產品做結合,主要是通過技術的方法去做匹配。通過這種方式,大健康用戶和保險用戶可以相互轉化,在我們的輕松集團的體系當中以不同的身份流轉。
另外,我們跟醫院也有戰略合作,與醫院保持良性互動關系。
第一,輕松籌作為大病籌款工具,給需要救助的困難人群籌款;第二,跟醫院合作也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比如對醫護的關注關愛。我們成立了公益基金,如“輕松守護”“輕松白衣戰士”等,為醫護群體提供幫助。目前,我們已經覆蓋了全國1600家醫院。
在2022年正值疫情時,我們推出了一個全國健康早篩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我們作為執行方,要不斷地跟用戶直接溝通。到現在累計完成了6000多場活動,轉化客戶近300萬的轉化。目前已經進行了骨密度、眼底、甲狀腺、三大癌癥等多項病種早篩的標簽化分層用戶,整個活動將合作伙伴、用戶也串聯了起來。
類似的合作也在和其他早篩企業、醫藥企業、保健品企業、健康服務企業去推進。早篩領域中,骨密度相關的跟朗迪合作,女性三大癌癥、肝病跟泛生子合作等等。
新科技:健康數據為底層的AI新基建
輕松集團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如何來做精細化運營?我們做了以健康數據為底層的AI新基建,搭建了銀河數智體系Galaxy3.0,其中包含8大運營體系。
舉例來說,針對公眾號我們開發了“火箭POD”系統,它以公眾號體系的精準匹配和智能發送為前提,根據地域、性別、年齡,以及其他特殊標簽,去做轉化。精準匹配之后就會有高轉化率。
在醫療健康數據方面我們也有大模型應用場景,我們開發了“仙女α大模型體系”,一方面要將研發的健康體系匹配到健康保險產品上,另一方面是把整個數據共享給所有業務線,按照漏斗邏輯,把前臺業務、終端業務和后端業務做結合。
我們作為以數據為基的家庭保障解決方案提供商,率先提出了保險要保全家的概念。我們的3000萬保單中,有超過25%都是家庭單。
我們也做了一些更加創新的創新支付,當然在國家監管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調整,一方面和藥企、險企、醫療方、科技平臺合作,另一方面是精準推送給匹配用戶,整個過程中國,我們主打的是“嚴選保險”的概念,量不大,但能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新組織力量助力政府項目
對于我們來說,合規性在整體業務發展中排在首位,我們尊重規則,也在用合理合法合規的方式推進業務快速發展。我們積極和官方建立更好的溝通,并探索出符合我們業務的、同時還能為國家發展獻力的更多可能性。
細數過往,輕松集團參與了銀保監會的“定點扶貧內蒙古察右中旗防貧保項目”,助力衛健委完成“溫暖衣冬-微愛同行”公益項目,幫助科學技術部開展外國專家科普公益課堂活動,落地了“童行動·同行動”兒童關愛項目。
我們通過這些項目來踐行企業責任、建立政企良性溝通,推動業務發展的自覺性合規。
新突破:健康保障服務大事記
第一,率先在行業中提出了“超級品牌日”概念,出發點是每月由輕松保平臺、保險公司及創新機構共同發布一款創新型保險。
在過程中我們發現,只有源源不斷提供創新保險,才能不斷獲得增長。
第二,關于單病種保險,我們比較早介入了肝病保險領域,在2021年做了“輕松愛肝”品牌,完全聚焦帶病體投保。
第三,關于創新的保險,2019年我們和電影《中國機長》做戰略合作,通過直播的形式在國慶7天送出了1000萬分意外險。關于直播保險,原來是以“留資”方式來進行,現在來說,保險邏輯就可以用電商邏輯,用直接下單的方式,這個潛力非常大。
第四,到比較創新化的保險,單病種的“輕松愛肝”之外,我們又做了“年輕?!?,跟微信運動打通,消費者可以通過運動減保費,這拉動了很多年輕用戶加入。年輕用戶對我們來說跟有益于長線發展。
今年我們核心在做的事是破除流量困境。因為大家覺得流量越來越貴,我們也在想用一些比較直接的方式來獲取流量,那么我們依然會繼續落實2023健康中國早篩公益行活動,走進社區、公司,去開展早篩的活動。既有用戶參與進來,也有合作伙伴的加入,形成了閉環、也獲得了轉化,這是我們接下來的一個重點。
最后,也再重申一下,輕松集團是3,000萬家庭信賴的健康保障科技平臺,希望接下來跟大家多多交流,感謝。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