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實習生 陳菲爾 周緣清)孩子快樂輕松學習、家長不焦慮,教育選擇更多元……日前,由省教育廳、湖南日報社主辦,湖南日報·犇視頻、三湘都市報承辦的湖南省“共話‘雙減’共育新人”短視頻大賽已進入投票環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275件參賽作品總瀏覽量近800萬人次,150余萬人次為作品投票,其中獲得票數超過1萬票的作品達30件。一時間,賽事的火熱,也讓“雙減”成為熱詞,頻頻刷爆很多人的朋友圈。
“雙減”政策實施近兩年,湖南許多孩子的學習生活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不少參賽者表示,短視頻大賽的很多作品,就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以前周末學生都是被催著上各種培訓班,但是現在可以去參加定向越野、打籃球、彈鋼琴、畫畫等等,能夠滿足自己愛好的周末,真的特別好!”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學校的蔣李明老師指導8位同學推出的作品《我的周末》,如實記錄了一群初一孩子的周末,在“雙減”實施后發生的顯著變化,無論是“用腳步丈量城市”還是“流轉在黑白鍵盤的美妙琴音”,都讓他們的周末更加美好。
“希望通過本次大賽的影響力,讓家長能真正意識到素質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家長應對孩子更有信心。”湘潭縣天易金霞小學老師張瑤說,她帶的剛好是“雙減”政策實施后的首屆入學新生,孩子的課業負擔減少了,但一些家長的焦慮卻與日俱增,時刻擔心孩子掉隊。她的參賽作品《我的雙減和雙贏》正是以“雙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家長的經濟負擔和老師的工作負擔為出發點,講述了“雙減”政策出臺后,老師、同學和家長的生活變化,呼吁要推動家校社聯動,更加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
長沙市雨花區文韻培訓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文鍇認為,“作為培訓行業從業者,在‘雙減’政策下,應更有擔當,如何讓孩子們快樂學習、享受創新性豐富多彩的課程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他的參賽作品《我的愛閱讀日記》通過一名學生戴著表情紙板箱的視角,講述了“雙減”政策前學生常在放學路上收到各種培訓傳單,遭受著來自社會四面八方的學業壓力;政策后,學生們能夠參與豐富多彩的課程,減輕了學業負擔的兩種不同生活學習狀態。
永州市新田縣芙蓉學校教師何超陽介紹,他的參賽作品《雙減同心,沐光而行》改編自兒歌《勇氣大爆發》,歌詞由她和李思思老師共同創作,采用學生演唱的形式。何超陽說,“選擇這首歌曲,是希望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用孩子們熟悉的音樂,去展現作品內容。讓家長和社會真正了解“雙減”實施后,學校在減少課業負擔以及增加社團活動上所做的努力,讓孩子真正減負提質,快樂成長。”
“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孩子們非常喜歡學校的四點半課程。”湘西保靖縣遷陵小學教師薛厚冰說,其所參賽作品《你好,四點半》是由來自城鎮的保靖縣遷陵小學和來自農村的保靖縣水田河小學共同參與。該作品通過講述來自不同學校的兩個男孩的足球夢,如何在“雙減”政策后帶來的四點半課程,讓這兩個男孩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在提到創作過程時,薛厚冰認為,兩個學校的加入讓整個作品更加豐富,不僅體現了城鎮學校也突顯了農村學校的變化,展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擁有選擇夢想的權利。
“每一個作品,其實都是遞交了一份‘雙減’成績單!”省教育廳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處長劉陽科說,為強化學校主陣地作用,展現學校和學生新風貌,本次大賽旨在正向引導廣大家長和全社會充分認識“雙減”的重要意義,積極宣傳湖南中小學的校園風貌以及“雙減”政策的顯著成效。同時,還將以大賽為契機,進一步凝聚“雙減”教育合力,推動湖南中小學多舉措落實“雙減”,持續推進“雙減”走深走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