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COO)楊洪海一番言論再次引發汽車圈內廣泛關注,可謂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楊洪海在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表示:“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后面再等著進來搶市場也可以。讓敵人先去試傷好了,我兜里都是錢,都是技術,我又沒有放棄這個市場,在合適的時間進來收拾你們也是一種策略”。
(資料圖)
要知道,當前悅達起亞在國內市場的處境并不樂觀,長期銷量低迷、品牌關注度低、甚至資不抵債的情況下,楊洪海拋出此番“狂妄”的言論,頗有些刻意吸引行業眼球的味道。
當然,楊洪海口中的“有資金、有技術”并非不無道理。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現代起亞以總銷量684.8萬輛的成績位居全球第三,僅次于豐田和大眾。其中,起亞全球銷量為290.36萬輛,同比增長4.6%,位列全球汽車品牌銷量榜第七名。
另外據財報顯示,2022年起亞汽車全年營收86.5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56億元),同比增長23.9%,凈利潤為5.4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7.2億元),同比增長13.6%。
不過雖然說全球市場表現不俗,但是在國內市場起亞的整體表現顯然不盡如人意。根據上險數顯示,2022年起亞在華銷量為94345輛,同比下滑40.5%。根據2023年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今年1-5月悅達起亞的零售銷量僅為3.3萬輛左右,同比去年下滑約19%,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另外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起亞在華合資公司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負債總額已達2476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資產總額為2080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9億元),已經出現嚴重的資不抵債的情況。
而起亞品牌在國內糟糕的表現,也早已讓合作伙伴“寒心”。早在2021年,共同攜手走過19個年頭的東風汽車與東風悅達起亞正式分道揚鑣。而即便是當前韓方能夠對悅達起亞進行一定的資金扶持,但是到底能補貼多久,目前來看依然是個未知數。要知道,諸如鈴木、雷諾等合資品牌早已退出中國市場,如今廣汽三菱也陷入停產的風波,悅達起亞能支撐多久還真不好說。
而在技術實力方面,在當前火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說起亞有一定的技術儲備,但是產品優勢并不明顯,在國內市場更是鮮有建樹。雖然起亞在海外市場發布了多款新能源車型,但是引入國內市場相當緩慢,形成脫節,這也是當前悅達起亞銷量不景氣的重要因素。
雖然說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啟了大規模價格戰,諸如特斯拉、蔚來等品牌已經開啟了“廝殺”,這或許能夠對自身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淘汰一部分弱勢品牌。但是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勢必將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并且在品牌力方面占據相當大的優勢。
而楊洪海口中的“在合適的時間進來收拾你們”,顯然有些一廂情愿了。何時為“合適的時間”?起亞的新能源產品一進入中國市場就能夠一炮走紅?這些都是擺在楊洪海眼前的問題。
另外,在今年3月份起亞也召開了“2023起亞中國新能源戰略發布會”,并且推出EV5概念車、EV9概念車以及EV6GT三款全新電動車型。按照計劃,起亞首款在中國生產且首發上市的全球車型在今年11月份上市。可以看到,起亞也在按照規劃來布局新車,而并非楊洪海口中尋找“合適的時間”。而至于能夠真正的“收拾”競爭對手,目前來看難度并不小。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夏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