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7日訊 乳山市秉承“公平、規范、高效、誠信”的工作理念,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標準化建設為總綱,以打造“陽光交易”為抓手,精準化發展、精細化管理,持續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功能,全力打造“不見面”交易,促進各類公共資源陽光高效配置,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以來,乳山共組織建設工程、政府采購、國企陽光采購交易項目113場次,不見面開評標率達100%。
抽取“不見面”,打破“熟人效應”,防止“考前泄題”。圍繞交易活動需要和各方交易主體需求,優化升級專家抽取系統,增設評委抽取室并配備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山東省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平臺專家管理系統、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應急和招標(采購)文件論證專家庫抽取平臺,實現系統隨機抽取、自動撥號、自動語音通知評標專家,同時抽取過程中評標專家名單實時加密,不顯示任何專家個人信息,直至開標后方可由工作人員打印專家名單。為保證評審專家抽取環節公平有序,在抽取室內安裝了360°全景抓取監控設備,全時段監控,真正實現專家抽取“不見面”。
評標“不見面”,打破“地域保護”,防止“考生泄氣”。近日,乳山對公共資源交易場地進行分區設置、動靜分離、封閉管理。在評標室內分區設置了“代理機構集中服務工作區”和“專家評審區”,對招標代理機構和評審專家進行集中、獨立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見證,主管部門線上監管,對于評標過程中需要代理機構解答的問題,實行隔空解答并全程錄音錄像,實現了代理機構與評審專家的“物理隔離”,有效地防止了人為因素干擾,阻絕“暗箱操作”。6月中旬,對遠程異地評標系統進行了升級優化,實現異地評審專家就近評標,打破傳統評標模式專家抽取專業、空間受限的現狀,推動全市優質專家資源充分共享,實現公共資源交易“跨區域協同發展”。同時,遠程異地評標模式有助于充分保證專家異地獨立自主評審,有效規避本地保護主義可能帶來的評標影響,最大限度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增強各方交易主體投標積極性。
閃電新聞記者 肖夢凡 通訊員 潘婷婷 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