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空中120”起飛!
6月27日,一架寫有“深圳急救”的直升飛機停在了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綜合樓的停機坪。隨著這座深圳市急救中心新大樓的投入使用,深圳急救步入了“直升機時代”。
據了解,深圳市急救中心新大樓共13層,地上11層,地下2層,樓頂設置直升機停機坪,樓內升級配套120智慧醫療急救體系,打造急救科普體驗館,建立標準化模擬培訓中心等。
【資料圖】
在新大樓啟用儀式上,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林漢城指出,深圳市急救中心是保障深圳市民公共衛生服務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為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亮點一:樓頂設置直升機停機坪
為適應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醫學發展要求,建設統一指揮、集中管理、高效運行的公共衛生服務平臺,2015年12月31日,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綜合樓項目正式落地深圳市福田區僑香路安托山一路與僑香路交會處地塊。
2022年12月16日,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綜合樓正式竣工交付。項目用地面積約1.8萬㎡,總建筑面積約5.4萬㎡,其中地上38005.45平方米,包括急救中心用房15030平方米,公共用房4600平方米等,新增救護車及出診人員洗消中心1500平方米。
記者看到,在新大樓樓頂特地設置了直升機停機坪。周強介紹,設置直升機停機坪未來既可向災難、事故現場投送指揮官、急救專家、急救用血,為危重癥患者提供遠距離救援投送服務。
同時,這里還可以進行航空醫療救援專業培訓及演練,并根據省、市相關要求完成其他重要急救任務等,對進一步完善航空醫療救援體系,推進航空醫療救援發展模式,均有重要意義。
亮點二:打造急救科普體驗館
“新辦公大樓內打造了急救科普體驗館,還設立了自助式學習、訓練、考試中心,市民可以在館內通過觀看視頻自學急救知識與技能,同時可以自練、自考體驗一站式培訓,考試合格即可直接發證?!?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強介紹。
從1997年2部電話起步,深圳急救一路走來創下多個全國“領先”。
2014年,聯合深圳市交警局創全國之先河啟用“救護車無憂避讓系統”,讓“聞笛而讓”的良好氛圍成為深圳文明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
2017年率先在國內啟動“公眾電除顫計劃”,到2022年底全市AED配置總量已達到23230臺,配置數量全國第一。截至2023年6月,安裝在公共場所的AED已累計使用265次,成功助力救治65人,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亮點三:升級智慧120調度系統
今年4月,“深圳120調度員鄧曼莉電話指導市民成功在家為妻子接生和嬰兒心肺復蘇”的成功案例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并得到高度認可。
“那個音頻,最開始聽的時候,我以為是演練,但聽到后面發現是‘實戰’。我聽了兩遍,每一遍都聽得很感動。”儀式上,林漢城對120調度員鄧曼莉專業冷靜的優秀表現給予了特別點名表揚。
深圳市急救中心也將以新大樓啟用為契機,以創建創新型、領先型城市急救醫療體系為目標,通過增建急救站點彌補“急救盲點”,增加院前醫療急救應急隊伍補充急救力量,更好地滿足深圳市民日益增長的公共衛生服務需求,進一步完善深圳全民急救體系。
周強介紹,未來深圳市急救中心將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急救管理業務深度融合,構建一個統一指揮、集中管理、高效運行的智慧急救體系。
該體系建成后,不僅能夠實現院前院內急救信息實時傳輸與共享,即救護車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車載設備可自動搜集患者在車上的所有檢查數據和相關信息,“一鍵傳送”到轉運醫院的相關科室;還能與110、119、122系統平臺實現對接聯通,實現日常急救與突發災難事故應急處置多方協同聯動急救機制。
此外,該體系能將救護車輛、司機、急救醫生、急救護士、急救物資、AED、急救志愿者、受過急救培訓的社會公眾等實現統一監測、調控等管理;并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院前醫療急救專業人才培養及規范管理;同時使用信息化手段改變院前急救醫療工作,實現醫療質量管理從被動管理向主動、標準化管理改變。
【采寫】南方+記者 黃思華
【視頻】南方+記者 朱洪波
【作者】 黃思華;朱洪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