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北京報道
6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688.9億元,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358.1億元,同比下降12.6%。
從三大門類上看,1-5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919.3億元,同比下降16.2%;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8296.8億元,下降23.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2472.8億元,增長34.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受訪專家表示,制造業與電熱氣水等公共事業部門是支撐工業利潤降幅收窄的主要貢獻力量,這與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深入推進、財政金融政策支持顯效、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以及去年基數趨緩有關。不過當前宏觀經濟的回暖向企業績效狀況改善的傳導存在時滯和阻礙,庫存消化困難以及應收賬款增多對企業生產經營意愿的沖擊也不容忽視。預計未來穩增長、穩就業政策力度將加碼,國內需求總體有望持續恢復,加上物價或總體溫和回升,對企業利潤逐步改善將形成支撐。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在分析文章中指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2.6%,降幅較4月份收窄5.6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收窄,企業利潤呈現穩步恢復態勢。尤其是隨著促進制造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步顯效,利潤明顯改善。5月份制造業利潤降幅較4月份收窄7.4個百分點,帶動規上工業利潤降幅收窄4.9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1-5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4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個行業持平,24個行業下降,2個行業由盈轉虧。其中,裝備制造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5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5.2%,連續兩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6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受汽車銷售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投資收益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1.02倍。
“從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整體情況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動力仍然十分強勁,除了原有新能源車企,不少傳統車企也在加力推進混動車型等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開發。續航等技術進步和市場整體價格明顯下降,對于消費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此前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接近傳統汽車產品,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市場格局變化較大。
同時,以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延期、新能源汽車下鄉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政策相繼出臺,也進一步穩定了汽車市場的消費信心。
“在促消費政策推動下,近期車展等線下活動全面活躍市場氣氛并將加速聚攏人氣。”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隨著乘用車市場進入半年收官期,車企努力沖刺銷量的意愿仍較強,因此6月產銷環比仍將保持較好態勢。
此外,隨著消費需求不斷恢復,5月份消費品制造業利潤降幅較4月份大幅收窄17.1個百分點,帶動規上工業利潤降幅收窄2.9個百分點。其中,皮革制鞋、紡織服裝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5倍、47.0%,盈利改善明顯;酒飲料精制茶、食品制造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0.3%、8.4%,增速分別加快8.4、2.9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利潤降幅收窄22.0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上游原材料行業和相關制造業則受到近期價格下降和去年利潤基數較高的影響,多數呈現利潤下滑的趨勢。比如,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9.9%,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18.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5.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52.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3.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92.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更是再度由盈利轉為虧損。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上中下游利潤結構總體更均衡,一方面與上中下游價格分化持續緩解密切相關,上游行業價格明顯回落更多,對其利潤形成較大拖累;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政策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加上疫后被壓抑的服務業恢復快于工業,中下游利潤占比向均衡水平回歸存在較多有利條件,但目前消費品制造業利潤恢復偏慢短板明顯,仍待政策加力支持。
企業盈利緩步修復的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警惕。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19%,同比下降1.2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近期發布的題為“夯實復蘇基礎的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報告顯示,當前宏觀經濟的回暖向企業績效狀況改善的傳導存在時滯和阻礙。目前市場需求不足已經取代生產成本沖擊成為導致工業企業績效惡化的主因。企業不得不大幅降價促銷,實現“以價換量”,反過來也會導致工業產能利用率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應收賬款周期再度出現延長。截至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2.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7%;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6天,同比增加6.4天,僅次于2023年2月末的66天和2022年2月末的71.3天。
“目前更多是市場需求恢復偏慢,企業庫存持續走高,對企業短期資金占用明顯。”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當前仍需高度關注應收賬款增多對企業生產經營意愿的沖擊。除了推進解決企業間惡意拖欠賬款問題,重要的還是需要促進國內需求穩步復蘇,穩定企業發展預期。
從庫存情況看,截至5月末,規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為6.14萬億元,增長3.2%,增速較4月末回落2.7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7天,同比增加1.0天,較4月末環比下降0.1天。
伍超明表示,盡管國內需求恢復放緩,但仍在恢復途中,對產成品庫存形成一定消耗。當前工業企業庫存增速或尚未見底,上、中、下游制造業庫存增速未來均還有一定回落空間,而且由于5月PPI降幅較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未來數月內PPI或將繼續負增長,因此預計短期工業企業仍處于去庫存周期,本輪去庫存周期或較以往更長一些。
周茂華表示,工業利潤在下半年的基數明顯回落,有助于改善工業利潤的同比下滑趨勢。而且隨著國內經濟活動持續恢復,宏觀政策有力支持,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工業部門庫存壓力逐步緩解,加之財政、金融等政策或將繼續加碼,未來工業部門經營狀況有望繼續改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