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個月的暑假到來,在這漫長的假期里,部分家長利用暑期帶著孩子體驗研學之旅,也有部分家長趁著孩子放假,與孩子攜手走遍各大旅游景點,既能讓孩子放松身心,又能開闊眼界。近日,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有部分家長給子女安排諸多培訓班或是購買練習冊,力爭把子女培養成綜合能力強的人。但密集的安排讓孩子直呼“好累”。針對此現象,業內人士建議,家長應讓孩子過上一個有規律、有意思、有安全的暑假。
(相關資料圖)
學生根據興趣安排暑假
合理計劃提升自我
暑假到來,不少學生已經做好計劃,打算假期期間提升自身各方面水平。6月28日,家住武鳴區的小鄧起了個大早,吃了一個簡單的早飯后,在父親的陪同下坐上面包車的駕駛位,將面包車啟動后駛向南寧市興寧區快環建材市場。
“在學校學習了那么久,現在放假了用空閑時間幫幫家里,就當作實踐積累經驗。”由于小鄧半年前才考取駕照,開車技術并不算熟練,這半年來在學校內學習也未能駕駛車輛,他父親便決定當天讓小鄧駕駛車輛經邕武路前往快環建材市場。“很久沒有開車,我爸為了鍛煉我就選了邕武路,彎道多,路也不算寬,家里面包車還是手動擋,確實很考驗車技。”小鄧說,雖然車上冷氣開得很足,但由于自己車技不精,到達目的地時手心全是汗,但在父親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駕駛汽車的技巧,車技有不小進步。
小鄧告訴記者,在大一入學時,他認為學習開車對自己學習專業知識有一定幫助,也能幫家里做些事情,于是將學車列入計劃。放假回家后,他就和父母主動提出讓自己開車進貨、送貨,既可以鍛煉車技,又能減輕家人負擔,還能夠實踐校內所學,一舉三得,取得了父母的同意。
高考生的暑期已經開始,部分學生已經開始報名學車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還發現不少家長在詢問孩子的興趣點后,幫助孩子進行假期規劃。
市民林先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孩子和他表示這個假期想學習游泳,他聽后覺得對孩子有益,于是答應了下來。林先生說:“我覺得孩子的這些想法挺不錯的,夏天適合開展游泳運動,既能夠消暑又能夠鍛煉身體。最重要的是,學習游泳能夠讓他掌握一項技能,今后若是發生緊急情況,能夠保障生命安全。”
假期還未開始,已經有家長帶著孩子報班學習游泳
但由于當時還未放假,林先生擔心答應孩子要求會讓他分心,于是和孩子約定條件,只要好好學習,愿望就能夠實現。“跟小孩講好條件之后,他在學習方面確實也更努力了一些。根據老師反饋的情況,確實有進步。”林先生說。
短視頻制造學習焦慮實為“帶貨”
國家出手整治
隨著學生放暑假,短視頻平臺上與假期相關的內容也不斷涌現,有關“暑假安排”的相關視頻開始在關注教育的家長中不斷傳播。其中,有不少短視頻打出“×年級的暑假最可怕”的字眼,引起了家長們的焦慮。此類視頻在網上一經傳播,便引起網友熱議,認為此類視頻是在“販賣焦慮”,希望家長們不要被短視頻煽動,不要被商家或者機構營造出來的焦慮牽著鼻子走。
視頻中,一些所謂“資深老師”列舉出暑假的“可怕之處”,“苦口婆心”地勸家長在暑假時要抓緊孩子的學習,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補課,或是購買練習題冊,別的孩子都在努力時自家孩子卻在玩耍,在這個暑假會被拉開差距。但隨著視頻的播放,這些“資深老師”所講的內容開始“跑偏”,引導觀看者點擊視頻中的鏈接購買各種補習資料。
南寧市民羅女士曾在這些視頻給出的購物鏈接中為孩子購買了習題冊,當孩子高高興興放假回家看到這些習題冊時,興奮之情瞬間煙消云散。“我買回來之后,小孩很不開心。”羅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本意是想讓孩子在假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把上一學期的學習內容進一步夯實,但孩子十分抗拒,做題時總會發出“假期不是應該休息放松,為什么還要和上學一樣做題”的疑問。羅女士表示,自己很關注孩子的學習,在看到短視頻之后就認同了里面的說法,看到有學習資料的購買鏈接就點進去購買,但孩子的抵觸情緒每天都在加深。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訓治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嚴厲打擊隱形變異違規培訓問題。部署開展暑期線上巡查專項行動,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聯合工業和信息化、網信等部門,運用智能監測手段,對線上培訓主體和重點網站平臺開展全時段深度巡查,嚴防嚴查違法違規開展線上培訓和廣告宣傳等問題。
學生的暑假生活應該有規律、有意思、有安全
南寧市那洪中學校長谷宜陽表示,學生的暑假生活應該是有規律、有意思、有安全。有規律體現在,暑期中學生要保持一定量的關于課本知識的回礎、梳理和練習,不管是畢業班的學生還是非畢業班的學生,這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學習活動。此外,還要安排一些有利于拓展見識、增長技能的學習活動如參加藝體類的培訓班,研學旅行,或者自學一門技術性的課程等。
南寧市學生參加研學活動,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情相結合 本報記者 佟嫡 攝
所謂有意思,就是學生在活動要學有所得,這就要注意項目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特長相匹配。同時要引導學生給自己設定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然后有計劃地去努力實現。但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要避免沉迷而失去節制,要有意識地教育學生增強自我調控的能力,合理作息,符合身心發展的規律,避免傷害身體健康。
谷宜陽提醒,首先,家長要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明確自由的邊界,即能做什么、做多久,不允許做什么。其次,作為家長,需要認真傾聽孩子表達的想法,對于孩子那些對學習和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的想法不要急于批評和否定,而是引導孩子學會理性分析,溫和堅定地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提建議或者“贊助”的形式引導孩子完善他的想法。這樣的方式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都有幫助。具體來說,越是高年級段的孩子越要重視親子對話,要鼓勵孩子把想要自由支配時間的想法表達出來,只要不超出邊界都可以同意。
記者還向相關從業人士了解到,從教育學的角度分析,暑假培訓的基本底線應遵循身心發展規律原則、適度學習原則、拓寬眼界原則。在孩子年齡較小時,家長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給孩子的培訓項目不宜過多,應適當適量。過度的學習與培訓會產生許多后遺癥,如導致孩子興趣缺失、影響身體發育、降低學習效率等。
家長要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不同的時間計劃。小學時期,家長要給予孩子較多的自由時間,旨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初高中時期,由于孩子處于青春期,學習專注度不足,家長需與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與自由時間。大學時期,在完成高校學習計劃之余,家長應支持孩子自主計劃時間,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分配自由時間,旨在增強孩子的自主性與針對性學習能力。
針對網絡上以“制造焦慮”為手段,達到賣貨目的的內容,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正處于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篩選能力。家長要樹立榜樣,以身作則,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讓孩子能理性批判網上的負面信息,合理接收正向信息,不盲目攀比、不隨意跟風,有自己的底線思維。
來源 | 南寧晚報·南寧寶客戶端 記者 蘇昭宇 馮源/文/圖/視頻
編輯 | 陳鈺榕
校對 | 李冬莉
審核 | 農春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