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自從在上個世紀開始了舊城改造,同時也啟動了商品房改革,我國的住房體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之前也建設了不少的住宅樓小區,到現在房齡也已經基本超過了30年。之前的住房主要是采用樓板以及預制板來建造,與現在的住建房技術差別很大。以至于現在已經顯得破落不堪,那么這些樓房未來如何改變呢?
在最近10多年的探尋中,針對過去質量不佳的樓盤,要么是進行拆遷改造,之后居民也只能異地置業,再也無法搬回原來小區。要么就進行翻新處理,添加隔熱層或者防水層,。進行修修補補。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方法。但是最近成都出現了一個創新的老舊小區改造方式,那就是自拆自蓋,居民仍然可以住回自己小區,不過現在的房子已經是新蓋的商品房。
四川成都市武侯區中央花園2期,1997年建造的老舊小區,經過多次的修補,這個小區顯得破破爛爛。最終3295多戶業主經過5年多的溝通和共識,最終99.9%的住戶決定小區進行自拆自建。改造成最新的現代化的新小區。大家都不用搬離,未來又可以住回在一起,而且業主的收益都會更大一些,居住環境也是大為改善。
這個小區擁有72棟樓,加上租客將近2萬人。但是小區地處鬧市區,位置極佳,出行又方便生活也方便,除了樓房破破爛爛之外,剩下一切都很滿意,小區居民也確實不愿意搬遷。所以從2018年開始,業委會就探討自拆自建的方案,期間也獲得了四川成都市領導和各部門的支持和同意。
小區業委會組成了志愿團隊,專門跑這個事兒,在目前投票通過的基礎上,未來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同政府各個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建設方案、小區容積率以及規劃審批的事宜。但是作為一個創新替代方案,成都市決定全力支持。看看此次業主自我管理,自我建設的新創新,未來能不能實現?
在未來障礙被掃清之后,籌備小組準備去找建筑商開始發包,具體開展施工。過去曾經估算過,假如不是業主自拆自建,找房地產商進行總體開發,對方包括征地以及建設和銷售,可能一共要花100個億。但是現在如果在原址不賣地皮不搬遷,找建筑開發商僅僅重新蓋樓,可能只需要花20個億。
3295多戶,也就意味著每戶可能只花不到60萬,就能重新得到產權70年的全新房子。即使未來出售,那么每平米單價也要比原來最少增長1萬元以上。如果在改建過程中還能優化地皮,說不定還可以建造出更多的房子進行出售,可以賣出一些多蓋出來的房子給他人,那么所得收益將給全部居民,那么實際居民建房花費將更小。
目前小區的樓房都是低矮的小樓層,假如未來規劃建設成電梯高樓,可出售面積擴充不少,估計說不定如果按照現有面積分配,每戶居民都不用再花錢呢!這種創新,區別于政府主導的拆遷,這樣的“自拆自建”在全國范圍內幾乎沒有先例可循。真的希望這樣的創新嘗試可以成功,也希望給全國那些老小區一個成功經驗。
現在全國樓齡在30年以上的房子數量也很多,一般來說,很多這種老舊小區都是在市中心,居住條件都很便利,假如能按照這種模式進行改造的話,那么對于原住居民真是一件幸福的大事。特別贊成這種舊小區改造的創新方案,希望他們加快進度,希望他們早日成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