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鄖西縣河夾鎮東寺村麥田“豐”景如畫(央廣網發 徐軍攝)
央廣網十堰5月30日消息(記者朱娜 通訊員鄒景根)喜看麥田千重浪,荊楚大地好“豐”光。眼下,湖北十堰鄖西縣的小麥正迎來豐收季,散布在山間的一塊塊麥田,“豐”景如畫,清風拂過,麥浪滾滾,麥香撲鼻。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丁國田(中)在麥田開展小麥測產(央廣網發 徐軍 攝)
在鄖西縣河夾鎮東寺村,某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錢慶兵抓住晴好天氣,外請了兩臺收割機,忙著收割成熟的小麥。因許多村民外出務工,該村部分農田一年只能種一季,成了“閑田”。為此,錢慶兵購買了聯合收割機、旋耕機、播種機等機械,成立農機合作社,為本村農戶代耕代種代收土地120畝。隨著收割機駛過,顆粒飽滿的麥粒被裝袋入庫,看著小麥豐收的景象,錢慶兵喜不自禁。
“這片麥田今年能收小麥十萬多斤,收入在12萬元左右。等全部收割完之后,就可以種玉米和大豆了。”讓錢慶兵十分高興的是,不僅今年小麥豐收豐產,而且隨著山區機械化率的不斷提高,讓每家每戶的小田并成了大田,種地成本不斷下降,種糧效益也在不斷提高。
鄖西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田間地頭護航“三夏”保豐收(央廣網發 徐軍 攝)
據了解,今年鄖西縣小麥、油菜機收面積達到22萬畝。此前,該縣對5000多臺(套)各類農機具進行了檢修,對500多名農機手進行了操作技術和安全培訓,開展了機收減損大比武等活動,為“三夏”農業生產做足準備。目前,該縣已組織大中型收割機械百余臺(套),并組織維修技術隊伍在田間全程服務,為作物減損歸倉提供全方位技術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