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
大宗商品市場投資規模 大宗商品市場發展趨勢研究
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資料圖】
當下中國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商的商業模式與海外存在一定差異:目前,我國大宗商品供應鏈行業的盈利模式中,資金收益(墊資) 和服務費貢獻主要毛利。依托于地方國企資源和市場化激勵機制,龍頭公司憑借較 低的資金成本優勢加速擴張。
在非完備的信用環境下,大宗供應鏈服務企業開展業務時需要為下游工業企業 墊付貨款,其經營模式表現出較明顯的資金驅動特征,供應鏈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 較高。截至2020年,五家大宗供應鏈龍頭企業資產負債率均值達72%,其中浙商中拓資產負債率為76%,出于控制償債風險的考量,供應鏈企業資產負債率已經接近 “天花板”水平。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顯示:
按照商品產業屬性,大宗商品可分為工業品和農業品,其中工業品包括鐵礦石、鋼材、銅、煤炭、原油、塑料等黑色、有色金屬和能化品,農業品包括大豆、玉米、橡膠、木材等各類農副商品。過去十年,我國大宗商品在生產量和消費量兩端不斷增長,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形成了巨大的體量規模。以原油、煤炭、粗鋼、大豆、玉米等較為重要的10種大宗商品來說,2010年-2019年國內生產和消費總量的CAGR分別為2%/3%。
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一直呈增長趨勢,增速有所放緩。2019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為5841.59萬噸,同比增長2.70%。規上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增長8.2%,高于工業平均2.5個百分點。2021年1-10月產量為5376.0萬噸。
2019年,銅、鋁、鉛、鋅現貨均價分別為47739元/噸、13960元/噸、16639元/噸、20489元/噸,同比下跌5.8%、2.1%、13%、13.5%。規上有色企業營業收入60042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高于工業平均值2.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1578億元,同比下降6.5%,其中,礦山行業利潤301億元,同比下降28.4%;冶煉、加工行業利潤647億元、630億元,同比增長0.6%、1.4%。分品種來看,鉛鋅礦采選、鎢鉬冶煉、金銀冶煉行業效益同比減利75億元、65億元、45億元,成為拖累行業效益下滑的主因。
有色金屬冶煉及常用加工項目產能過剩或已飽和,新建項目減少。其中,在等量減量置換冶煉產能時,建設單位產能投資明顯減少,如每噸電解鋁產能投資成本已由前些年的1萬元左右降到五、六千元。
大宗商品供應鏈中,我國供應鏈企業主要服務于上游及中游廠商的采購、庫存及分 銷等各個環節,具體包括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內外貿及相關供應鏈服務,從而保障工 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以及提高生產效率。 2020年,中國工業品物流總額為270萬億元,五家龍頭企業(注:計算口徑為廈門象 嶼、廈門國貿、建發股份、物產中大、浙商中拓)的供應鏈收入約為1.5萬億元,市 占率合計不足1%。
2021年有色金屬生產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全年增幅在3%左右;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上半年將維持高位震蕩,也不排除下半年出現回調的可能,但全年年均價格仍將好于2020年的年均價格;規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有望保持增長態勢;有色金屬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大體與2020年持平,出現大幅增長或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有色金屬產品出口下降的態勢也有望緩解,但出口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本報告根據大宗商品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大宗商品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大宗商品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大宗商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是大宗商品企業、學術科研單位、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必備參考工具,極具參考價值!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