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香港《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原題:美國面對華為逆襲啟示錄華為毫無預警地推出新手機Mate 60 Pro,在全球引起轟動,展示中國在美國的芯片全球封鎖下,發展高階芯片,不僅打破美國封鎖,還讓西方業界驚呼,中國是否在芯片行業找到“換道超車”新賽道?
這其實是中國這十幾年發展的公開秘密。汽車業發展上,中國不再擠在內燃機為核心的汽油車,而是另辟新賽道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結果在不到10年時間內,取得領先地位,產量冠全球,也開拓了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在電動車充電樁的配套上,中國也遙遙領先美國和其他國家。
高鐵發展上,20年前各方都推測中國的高鐵是采取法國、日本還是德國模式。結果中國結合各家之長,創造自己獨特的模式,發展自己的專利,成為全球高鐵冠軍。這是中國的發展特色,不是亦步亦趨地跟著別人的屁股,而是另辟蹊徑,超越前進。
如今在芯片的問題上,美國聲稱要打殘中國高新科技發展。但不旋踵間,中國最有創新能力、最有執行力的民企卻將美國打臉,讓訪華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尷尬不已,也殺得白宮措手不及。
從哲學層面看,美國從特朗普開始到拜登的對華制裁犯了兵家大忌,錯估了中國,低估了中國產業鏈創新,高估了自己的領先地位,這反而刺激中國發動舉國力量,善用各種創新靈感,尋求新突破。最重要的是,這加速了中國全覆蓋生產鏈條,不讓外部勢力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中國的策略是綿里藏針,不動聲色,不搞大動作,而是非常低調。外界估計,這次華為攻堅成功,背后是中國民企的力量,不斷在不同賽道上試驗,在國際殘酷的叢林法則中脫穎而出。
中國的另一優勢就是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其中的俊彥在中國科研突破上屢建奇功,讓全球矚目。中國被全球譽為“基建狂魔”,獨家發明了超越西方的“盾構機”,舉重若輕并輸出技術。在東南亞、非洲和歐洲諸國,都可看到中國工程隊的身影,為改善當地民眾生活作出貢獻。目前全球十大基建工程公司,中企占了近半。
中國的科學精英在美國正遭受“新麥卡錫主義”迫害。寒蟬效應讓全球華人的留美精英產生“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之嘆,不少人重返故里。這讓中國的科學界凝聚更多人才,更上一層樓。
這次華為逆襲,帶來全球產業鏈突破,也成為地緣政治啟示錄,對單邊主義的傲慢與偏見,予以無情打臉,也為多邊主義的合作多贏作出更多示范效應。中美本來就可以合作雙贏,而不是彼此抵消。白宮的算計就像《紅樓夢》里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今天的卿卿就是美國的芯片業。(作者筆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