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包頭市退役軍人尚旺受邀站上駐內蒙古某部組織的“老兵永遠跟黨走——老兵宣講”活動的講臺。
交流活動中,尚旺與官兵們分享自己的軍旅歲月,講述退役后帶領鄉親們致富的故事。
1990年,尚旺參軍入伍,服役于陸軍某部。1993年退役后,他輾轉江蘇、上海、廣州等地工作。那幾年,沿海地區經濟飛速發展,當地村民紛紛騎上摩托車、蓋起小樓房。逢年過節回到家鄉,尚旺看到鄉親們仍在“十年九旱”中廣種薄收、靠天吃飯,心里很不是滋味。
(資料圖片)
2007年,尚旺放棄了一家體育器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的職位,揣著工作十幾年攢下的積蓄,回到當時還是國家級貧困縣的家鄉——包頭市固陽縣哈路忽洞村,開始嘗試創業。此前經過考察,他瞄準了處于起步階段的野豬養殖產業。野豬不挑食、好飼養,肉質細嫩鮮美。那一年,正逢固陽縣開始禁牧,尚旺決定抓住機遇,投資建豬舍、買種豬,籌建固陽縣第一家野豬養殖場。
隔行如隔山。創業起步階段,干勁十足的尚旺缺乏經驗,總覺得“有力氣使不出來”。他了解到河北省有從事野豬養殖的專業人士,就趕往當地取經,后來又赴山東、四川等地學習養殖經驗。回來后,尚旺干脆在豬舍旁擺了一張床,日夜鉆研養殖技術。
不幸的是,尚旺創業的第二年,父母因病相繼離世。那時又逢包頭遭遇寒冬,氣溫低至零下30多攝氏度。尚旺為給父母看病幾乎花掉全部積蓄,沒錢給豬場買炭取暖,野豬幼崽成批死亡。當時,村黨支部書記秦貴虎向固陽縣委組織部反映情況,組織部緊急籌措一筆黨員幫扶資金送到尚旺手中。組織的“雪中送炭”,幫助尚旺保住了剩下的100多頭野豬,度過了那個寒冷的冬天。
“黨組織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我渡過難關。作為黨員和老兵,我也要擔起責任,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尚旺決心將野豬養殖事業做大做強,回報組織的關心。
后來,尚旺從不同地區引進優良野豬品種,積極拓展市場。他的養殖經歷經媒體報道后,野豬肉在當地供不應求,越來越多的農戶希望向他學習技術。尚旺在養殖基地義務為他們提供技術培訓,定期深入養殖戶家中現場指導,幫助他們在養殖過程中少走彎路。
尚旺的野豬養殖事業越做越大,固陽縣計劃大力扶持他在全縣推廣這一產業,卻被尚旺婉拒。他找到縣領導講明理由:“一下子把野豬養殖鋪開,市場推廣要跟得上才行。這里是我的家鄉,我不能對鄉親們不負責任。”尚旺的真誠,打動了縣領導,也接受了他的建議,產業規模擴大的計劃以一個鄉鎮為試點逐步推開。
如今,尚旺的養殖基地年出欄野豬5000頭以上,帶動周邊150余戶農民養殖野豬。他先后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2022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最美退役軍人”。
近日,尚旺在包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支持下,正在青山區籌備退役軍人創業創新項目孵化園,助力擴大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新渠道。
“當兵保家衛國,退役服務民生。電視上曾經有過一個調查,‘你幸福嗎?’我也問過自己,幸福究竟是什么?我覺得,靠自己的努力,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興旺,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尚旺說。(伊畢格樂 張力維)
(解放軍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