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已至,麥黃梅熟。武漢客廳,企業云集,不時響起法槌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真沒想到,不出園區,就能參加調解、開庭,輾轉了這么久的糾紛,能以調解的方式解決!”
就在剛剛,柯某與武漢某清潔公司之間的合作經營合同終于履行完畢,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一切,還得從一年前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法院的一份司法建議說起。
開利民之方
“武漢客廳”,武漢新崛起的科技文創產業基地,600余家企業集聚,萬余人常駐辦公。
與之蓬勃發展相伴的,是糾紛的急劇增加。該區域大量合同糾紛、勞務糾紛涌入法院,引起了東西湖法院的關注。
“雖然數量大,但糾紛主要為簡單民事案件,矛盾訴前化解率并不高。”東西湖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有鑒于此,我院主動與將軍路街道辦事處、園區企業代表建立聯系,反復推敲、摸清需求后,最終考慮將法庭搬到‘家門口’。”
聽呼聲,集群智,展作為。初步方案形成后,東西湖法院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向該街道辦發出了《武漢客廳服務業集聚區設立駐點工作站作為糾紛化解前站的司法建議》。
2022年5月31日,武漢市首家“共享法庭”正式入駐“武漢客廳”,網上立案、訴前調解、巡回審判、普法宣傳等“一站式”訴訟服務功能延伸至集聚區。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法庭。”將軍路人民法庭庭長屠俊霞介紹,“共享法庭”相當于“法院110”,武漢客廳服務業集聚區功能多樣,可以開展法治宣講、心理講座,掛上國徽還能開庭,為園區企業提供貼心服務。
“在園區開庭、從源頭調解,進一步夯實了社會治理底座,‘共享法庭’的創新之舉值得推廣。”武漢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份司法建議,打通了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將軍路法庭轄區訴前化解糾紛562件次,訴訟案件數量同比下降45.2%,一審服判息訴率同比上升5.23%,源頭解紛效果明顯。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中,發現某小區大樓外立面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隨即向該建設公司建議開展安全排查,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法院聚焦物業領域突出矛盾,建議物業公司加強前期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推進共同締造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不僅“案結”了,更達到了“事了”“人和”。
消未起之患
惡意隱匿和轉讓資產,以虛假破產方式“金蟬脫殼”,通過“換牌子”經營規避執行……
作為一種民事違約行為,“逃廢債”方式不斷翻新、形式逐漸升級,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打擊惡意“逃廢債”,已成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關鍵之一。
近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辦理一起執行案件時,就發現某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有一筆執行中的債權轉讓,可能涉及國有金融資產流失且直接影響其他合法債權的實現,存在“逃廢債”的嫌疑。
“若置之不管,資管公司的制度漏洞,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結案后,武漢中院向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建議核查相關問題,并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嚴格區分不良資產和優良資產的判斷標準、規范債權轉讓程序、嚴格審查債權受讓人與債務人的關聯,確保優良資產能夠用于清償國有金融債權。
收到司法建議書后,該金融監管機構表示將嚴格內部管理,督促相關企業提升合規意識,完善監管制度,依法合規經營。
一紙司法建議書,推動了行業監管部門規范管理,助力形成打擊“逃廢債”的強大合力,為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注入了司法動能。
法官的目光不能僅僅停留在案卷,要及于“廣廈千萬間”。在辦理朱某某等醫療美容詐騙案中,以“免費整形”為噱頭的詐騙行為引起了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的關注,該院隨即建議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清理和規范企業廣告發布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以典型個案“解剖麻雀”,達到“源于案件,又超越案件”的辦理效果,已成為武漢法院追求的辦案“最優解”。
商長效之策
向被告郵寄送達訴訟文書時,常常因各種因素導致送達失敗;本可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快審快結,但卻由于送達失敗而進入普通程序……“送達難”已成為制約金融案件審判工作質效的普遍問題。
近日,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法院在審理武漢某金融機構系列糾紛時發現,該類案件中普遍適用的格式合同,或許是破題的關鍵。
“該金融機構制定的格式文本不夠詳盡,缺少對送達等事項的約定,加大了金融債權兌現風險。”新洲法院三店人民法庭庭長胡春芳表示。
為破解送達難題,新洲法院向該機構發出了司法建議函。函中,一條條舉措創新又務實:“建議在格式文本中增加確認送達地址、送達方式,合意選擇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條款”“推薦使用移動微法院平臺網上立案”……
不久,該機構復函,司法建議內容一一落實。機構負責人表示,“事前在合同中約定送達地址,規范了機構的業務管理,有效降低了金融債權兌現風險,這份司法建議來得及時!”
并不是“一發了之”,不止于“文來文往”。新洲法院落實“發后跟蹤”,定期到該機構走訪交流,就金融風險防范等問題深入探討,挖潛內部需求,探索長期協作機制,司法建議衍生的協同力量不斷蔓延。
據統計,新洲法院后續受理的該行案件,訴訟請求更加明確,合同約定也更為詳盡,有效促進了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
近年來,武漢中院圍繞服務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任務,向轄區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融資擔保類公司發出《司法建議書》,內容涵蓋經營合規及內控、合同設計及履行、在線多元解紛等多個方面,全力護航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建議落地,回訪落實,常抓長效,形成能動司法、良性互動的“閉環”,從源頭上消除盲點、防范風險,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行法治之力。為鍥而不舍“抓前端,治未病”,武漢中院印發《范全市法院司法建議工作的通知》,對司法建議的歸口管理、文書格式、制發程序進行統一規范,組織開展全市法院優秀司法建議評選活動,著力提升司法建議的質與效。
一份份司法建議,一次次能動探索,夯實著社會治理的底座,見證了一座城的拔節生長。2023年,武漢法院兩案入選全省法院優秀司法建議,努力實現“辦理典型一案,促進解決一片”。
“治標更要治本,要從‘小切口’解決‘大問題’。”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法院將扎實做好司法建議工作,做好熱點、漏點、堵點研判,以能動司法推動社會治理謀在前、預在先,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極目新聞記者 邱睦 通訊員 張夢捷 郭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