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潮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陳軼男 張虹
(相關資料圖)
江南的6月,梅雨配楊梅,一切似乎都圍著“梅”轉。作為美味卻短暫的珍貴水果,一年的供果周期卻不到一個月,這也讓很多楊梅愛好者掐著時間拼命吃楊梅。恰巧,今年是楊梅大年,產量和質量都很高,物美價廉的楊梅讓喜歡時令水果的市民過足了嘴癮。
臺州溫嶺市的林先生是一位水果愛好者,尤其喜歡楊梅,所以在6月楊梅上市后,他每天楊梅當零食,平均每天要吃一斤以上才過癮。然后幾天前,林先生突然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癥狀,到醫院一查,急需做血透保命。而讓林先生命懸一線的罪魁禍首正是楊梅。
6月21日,溫嶺的林先生忽然感到渾身乏力,連雙腿都抬不起來,家人趕緊將其送到臺州醫院做了化驗。化驗結果顯示,林先生的血鉀高達7.24mmol/L,已經超過6.2mmol/L的危急值。
臺州醫院腎內科主任徐光標告訴潮新聞記者,當時,林先生肌酐值708μmol/L,已達到尿毒癥期,且又合并高鉀血癥,病情屬于危重階段了。根據林先生的癥狀以及結合化驗結果,腎內科值班醫生立即采取緊急措施,給林先生做了血液透析等治療,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后,林先生的情況逐漸有了好轉。
在和林先生的交談中,醫生得知林先生既往有糖尿病史,并且腎功能本來就不太好,平時也不注意監測相關指標,在飲食上也沒有節制,直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才來醫院就診。林先生向醫生坦白,這段時間他幾乎是楊梅當飯吃,從6月初至今,楊梅上市20多天,他也接連吃了20多天,平均每天都要吃一斤以上的楊梅才能解饞。
徐光標分析,林先生出現這樣的急癥,正是過量食用楊梅所致。為什么吃楊梅會引起如此嚴重的后果呢?徐光標解釋道,這和楊梅中含有的“鉀”有關。據悉,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主要用于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工作,例如心臟的跳動。但對于腎病患者來說,若腎功能明顯下降,腎臟沒有能力排出太多的鉀元素,吃多了高鉀食物后,導致鉀在人體內堆積,血鉀升高,也就是醫生說的“高鉀血癥”。高鉀血癥輕則引發患者乏力、口唇肢體麻痹,重則引發心臟問題。楊梅100g中的含鉀量就有149mg,吃太多容易造成鉀過量。
“一般人楊梅多吃點,問題也不會太大,因為過多攝入的鉀都可以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但林先生的腎臟功能本身就不好,所以大量的鉀攝入后不能有效排出,于是出現了問題。”徐光標表示,這個月以來,他們已經收治過兩例因為吃楊梅吃出病癥的患者。
那么哪些人不適合多吃楊梅呢?
徐光標介紹,因為楊梅屬性溫類植物,富含葡萄糖、果糖等,食用后可助人促熱上火,且楊梅屬酸性食物,容易刺激胃及十二指腸分泌膽囊素,因此咯血患者、糖尿病患者、胃病患者,有膽囊炎或者是膽結石的人群等都應該注意適量。“楊梅雖好吃,但也不可貪吃!”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