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陳凱年攝影報道
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鎮是遠近聞名的“西瓜小鎮”,這里種植溫室西瓜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生產的西瓜薄皮多汁、甘甜爽口,備受省內外市場青睞。西瓜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多年來大柳鎮對鄉土人才培養的注重。大柳鎮組建了一支覆蓋全鎮的西瓜產業“土專家”隊伍,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資料圖片)
顧宗虎就是大柳鎮“土專家”隊伍中的典型,因為不論是種植西瓜的收益,還是在推廣應用生產新技術、新設備上,他都走在前列。
“這瓜是5月20日定植的,今天早上澆的水,瓜秧子長得弱一些,你們到7天左右,一定要再澆一次水,施一次生根壯苗的肥,不然瓜秧子長不起來,對以后的產量有影響。”這是顧宗虎被邀請到河東鎮上腰墩村為村民講解西瓜種植技術時的一幕。今年,河東鎮在上腰墩村打造集體經濟產業園,新建全鋼架日光溫室40座,用來種植西瓜,但這里的村民沒有西瓜種植經驗,于是請來了顧宗虎全程提供技術指導。
河東鎮上腰墩村黨支部書記錢建年介紹說:“我們這個園區包括我們村上種的試驗棚種植西瓜,從一開始的整地、開溝到定苗、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每一個步驟都是在顧師傅的悉心指導下開展的。有一次,我們通過視頻通話讓顧師傅看一下西瓜的長勢,我們也沒有發現西瓜苗上有蟲子,但顧師傅說西瓜有蚜蟲了。我們根據顧師傅的指導,翻過葉子一看,果真有蚜蟲,顧師傅真的非常專業。”
顧宗虎是大柳鎮大柳村村民,與西瓜結緣是從2008年被聘為大柳鎮政府公務用車司機開始的。參加工作后,恰巧碰到鎮政府在全鎮推廣種植日光溫室西瓜,為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顧宗虎帶頭搭建了一座日光溫室。
“我是2008年搭建的這座日光溫室,剛開始西瓜病蟲害也多,產量也不太好。但我通過到農家書屋看一些瓜種植的書籍,再通過手機上學一些新的西瓜種植技術,慢慢地積累了一套完整的西瓜種植技術。現在我種植的西瓜不管從品質上還是產量上都比較好,所以收益也是比較可觀的。我還育過十年苗,在育苗的過程中又掌握了一些種苗培育技術,現在到村集體經濟產業園里對西瓜種植進行技術指導可以說是得心應手。”顧宗虎說。
多年來,顧宗虎不僅在鎮政府當司機,還在工作間隙幫助打理鎮上集體經濟產業園的西瓜種植試驗示范棚。
大柳鎮政府副鎮長董娜介紹說:“為了推廣更好更優質的西瓜品種,鎮上建了這座試驗示范棚,交由顧師傅管理,到現在已經種植了二十多個西瓜品種,現在我鎮瓜農們大量種植的西瓜王子、L600、美慧2號、黃肉京欣等優質品種,顧師傅都在示范棚中種植,觀察西瓜的抗病性、核算產量,為后期我鎮集體經濟產業園西瓜的種植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
顧宗虎不僅西瓜種得好,還善于接受新技術、新事物,他在全鎮第一個為日光溫室安裝自動卷簾機和智能溫控設備,在他的引領下,種植戶們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2010年我碰到一個公司是專門安裝自動卷簾機的,那時候我們這沒有一家裝自動卷簾機,他們動員我先在我們家這座棚上作一個示范,安裝上以后用了一段時間感覺特別好,慢慢地,在一到兩年內,我們大柳鎮全部的大棚都安裝了自動卷簾機。”顧宗虎說。
顧宗虎在手機上為筆者演示了智能溫控系統的操作方法。“現在我們鎮上大面積用的這套智能溫控系統,最早就是在我的這座棚上研發成功的,以前我們種棚每天要到棚里來好幾趟,費力又費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聯系了理工中專的一位老師,按我的需求研發了這套遠程可以操控的智能溫控系統。現在這個系統大量地推廣以后,為廣大大棚種植戶降低了勞動強度。”顧宗虎介紹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