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坎華僑古鎮,游客可游覽古色古香嶺南風情的騎樓和碉樓,還可以體驗有軌電車環繞景區,充分領略僑鄉古埠的市井生活風貌。 郭永樂攝
□江門日報記者 黎禹君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在努力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江門是大江門戶,因僑而興、因僑而盛。如何發揮獨特優勢,打好這把“僑”牌,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資料圖)
啟超故里江門新會和清華大學南北互動,傳承梁啟超先生家國夢和好家風;主要在江門拍攝的《狂飆》等影視劇深受全國觀眾喜愛,“天然攝影棚”綻放光芒;赤坎華僑古鎮等城市文化客廳聚集人氣,“僑”特色文旅新地標持續火爆……今年以來,這座充滿僑鄉文化風情的城市,以她獨有的魅力,吸引了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當前,江門正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更好延續僑鄉文脈,推動僑鄉文化繁榮發展,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比翼齊飛,讓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文明對話交融,全面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市,奮力打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綜合實踐區,更好賦能高質量發展。
文旅新地標持續火爆
6月25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強調,要推動僑鄉文化繁榮發展,打造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赤坎華僑古鎮、啟超故里等文旅新地標,全面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市。
“內容翔實豐富,各部分布局清晰,視野格局更宏大,運用了很多新技術,讓人清晰地回想起很久以前的事,我感到十分親切。”6月20日,愛國華僑鄭潮炯之子鄭社心在參觀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以下簡稱“僑博館”)時這樣評價。
僑博館是我市按照全國領先標準高水平打造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載體,今年初對外開放以來,已累計吸引了超40萬人次前來參觀。
“僑”是江門這座城市最獨特的城市名片,也是邁入“大灣區時代”后,江門最重要的城市基因。今年以來,頗具“僑”特色的文旅新地標持續火爆。
走進同樣在今年初開門迎客的赤坎華僑古鎮,有如走進電影世界。除了可以游覽古香古色嶺南風情的騎樓和碉樓,游客還可以體驗有軌電車環繞景區,充分領略僑鄉古埠的市井生活風貌。
端午節假期,作為一個有著370余年開埠建圩歷史的僑鄉古鎮,赤坎華僑古鎮將端午習俗與華僑文化融合,開展系列活動,包括看龍舟競渡、品龍舟宴、逛煙火市集、嘆古鎮夜茶等,盡情展現文旅融合魅力,不少游客被吸引前來體驗當地文化。
說到江門,除了騎樓“狂飆”的熱度,碉樓的中外合璧,赤坎華僑古鎮的別樣風情,這里還走出了梁啟超、馮如等風云人物,還是劉德華、梁朝偉、周潤發等100多位港澳明星的祖籍地。
今年是梁啟超先生誕辰150周年。4月底,位于新會的梁啟超故居紀念館經升級修繕,重新開放。截至5月底,開放僅一個月,紀念館便吸引了近5萬人次前來打卡,成為文旅“新地標”。
新會梁啟超故居紀念館館長鄧健冰介紹,依托梁啟超故居及周邊環境修繕工程,新會區精心策劃了系列展陳。比如,梁啟超故居主要展示梁氏家族家世;紀念館專題展出梁啟超生平事跡;仁堂專題展出啟超家風家教;舊鄉府專題展出啟超教學歷程及學生事跡。
今年3月,梁啟超故居所在的茶坑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啟超故里·小鳥天堂文化旅游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如今,江門正推動茶坑村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在城市更新上,江門注重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既彰顯一方情懷、傳承歷史文脈,同時也提升創新文化產品供給、培育地方發展新動能,擦亮僑鄉文化金字招牌,更好地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不斷創新文化表達方式
6月30日,市委宣傳部、開平市政府主辦的2023年“中國僑都·紅線女粵劇藝術周”暨粵劇《碉樓》巡演活動將在廣州啟動并舉行復排首演。連日來,廣州粵劇院《碉樓》劇組緊張地排練,希望為廣大觀眾送上“文化大餐”。
今年熱播劇《狂飆》播出后,江門成功“出圈”,成為“網紅”。但江門不只有《狂飆》,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圍繞如何讓網紅變成“長紅”,以出臺“10個工作意見”為抓手,江門提出打造“十張城市名片”。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復排粵劇《碉樓》為契機,舉辦2023年“中國僑都·紅線女粵劇藝術周”,既是對紅線女先生藝術理念和人格精神的敬仰和弘揚,又是江門加強打造“十張城市名片”,持續擦亮城市名片的關鍵之舉,更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江門實踐。
江門是全國少有、廣東唯一同時擁有兩項世界遺產的城市: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和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是僑鄉歷史文化的生動見證。
“月光光,照地堂……”隨著熟悉的音樂響起,信使走到舞臺聚光燈下,深情吟誦僑批書信,引出江門華僑華人愛國、愛鄉、愛家的一個個動人故事。6月10日晚,“博物館之夜”專題展演活動在僑博館舉行,首場展演引入了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等單位聯合出品的誦讀劇《僑批·中國》選段,讓觀眾感受世界記憶遺產——僑批中蘊含的家國情深。
近年來,江門宣傳文化系統通過創新表達,創造性地用舞臺藝術再現華僑群體與家國命運交織的故事和歷史,創新推出舞劇《僑批·家國》、誦讀劇《僑批·中國》、歌曲《一紙情長》……讓僑批文化融入時代,走進大眾視野,讓年輕人能接受、愿接受。
作為中國僑都,用優質文化產品不斷豐富廣大市民的精神生活,為海外僑胞認識僑鄉文化、感悟中國精神提供重要的滋養,成為江門一項重要使命擔當。
5月13-14日,由市委宣傳部、中國歌劇舞劇院、鶴山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音樂劇《俠影·詠春》在北京精彩上演,從僑都到首都,傳承發揚詠春精神,收獲一致好評。央視《晚間新聞》還對該音樂劇進行了報道。
“用音樂劇這一藝術形式,講述真誠動人的中國故事,相信可以讓鶴山梁贊詠春拳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及其彰顯的精神價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中國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諸葛燕喃說。
延續僑鄉文脈、擔當文化使命,僑鄉文化強市建設必將邁上新的臺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