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瑞海國際物流公司的倉庫發生火災,由于倉庫內易燃品較多,倉庫面積很大,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甚至發出兩聲驚天巨響。
事故發生后,天津消防總隊立即展開行動,調集23個消防隊,600多名消防員趕到現場滅火。
(資料圖)
2015年8月,天津港大爆炸后,王剛第一時間就趕赴天津,奮戰19個晝夜,幫助10名犧牲的消防戰士找回了他們“最初的容顏”。其中,最讓王剛印象深刻的,就是為19歲的年輕戰士小王進行遺體修復工作。
據幸存的戰士們回憶說,小王雖然年齡不大,卻十分勇敢,沖在了隊伍的最前列。可誰知,這個剛剛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小戰士,把生命留在了火場,被燒得只剩3塊骨頭和一捧骨灰。
作為一名殯葬業從業者,王剛不在意什么“最強殯葬師”的名號,在意的是即使只有微小的可能,哪怕只剩一塊肉,也要拼盡全力為逝者恢復容貌,也慰藉逝者親屬的內心。因此,盡管小王只剩3塊骨頭,王剛也當場保證:一定為烈士重塑肉身!
這注定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為了盡可能還原小王的容貌,王剛捧著小王的照片,一看就是好幾個鐘頭,捕捉每一個細微的面部特征。同時,他還不斷向小王的戰友們打聽小王的神態容貌,試圖把握住每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一切準備就緒后,王剛在操作臺前忙碌了起來。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嫻熟的技術,他很快塑造出了頭顱的形狀,接下來是最不容易把握的五官,王剛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小王生前的樣子,眼睛、鼻子、嘴巴.....,一點點地塑造出來。
十幾個小時過后,王剛為烈士重塑肉身的工作接近完成了,在場的所有人看到那個模型,氣氛瞬間凝固了,大家都感到無比地震驚:王剛塑造出來的模型,簡直跟生前的小王一模一樣!
正當大家以為大功告成的時候,王剛突然想到了什么,連口水都顧不上喝,又回到操作臺前。原來,他將模型和照片進行對比后,發現小王有一粒青春痘和四顆痣沒有復原。于是,他又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特征點了上去。
17個小時的修復工作結束后,王剛緩緩推著完成復原的遺體從工作室中走出。當小王的戰友們看到栩栩如生的遺體,無不失聲痛哭,又心酸又欣慰地說道:“這就是喜子(小王的小名),這就是我們的兄弟!”
之后,王剛出席了小王的葬禮,親屬專門前來致謝,哭著說道:“謝謝你把兒子還給我,讓我能見他最后一面。”
聽到親屬這么說,王剛的心里酸酸的,但是他知道,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心存大愛,讓每一位逝者從容遠行25年來嗎,王剛修復過的逝者不計其數,可最讓他忍受不了的,是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孩子們。
2019年龍華殯儀館接到一個只有三歲的“客戶”。這個孩子和奶奶一起出行時,不幸被汽車撞到,搶救無效去世。因為是車禍,這個三歲的寶寶早已面目全非。
為寶寶修復遺體的工作并不難做,可讓王剛感到心碎的是,寶寶躺在大他幾倍的床上,小小的身體和大床顯得格格不入,看上去特別孤單。
王剛心痛極了,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做完遺體修復后,能不能給寶寶舉行一場獨一無二的葬禮呢?于是,他征求了家長的意見,沒想到,家長很痛快就答應了下來。殯儀館的領導也鼓勵他:“你有什么想法,盡管大膽去做,只有能減輕家屬的痛苦就行。”
有了領導和家屬的支持,王剛放心大膽地設計了起來。他把傳統冰冷肅穆的房間改成了溫馨的兒童房,小床邊放著寶寶喜歡的童話書,還有一大堆玩具。寶寶靜靜地躺在小床上,像天使一樣,仿佛他沒有離去,而是睡著了。
葬禮結束后,寶寶的家長感慨萬千,當面向王剛致謝:“謝謝你,為我們的寶寶準備了童話般的葬禮。”
在25年的時間里,王剛為無數逝者找回了最后的尊嚴,讓他們得以從容遠行。不過,他每天面對著生離死別,長期被負能量包圍,也有情緒壓抑的時候。為了排解情緒,他會寫寫日記,聽聽歌,第二天繼續關愛逝者,關愛他們的親人。
王剛心存大愛,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尊重和認可。25年來,他斬獲無數榮譽,是首批“上海工匠”,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更榮獲民政部最高榮譽“孺子牛獎”,他當之無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