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到過山西懸空寺游玩,可它為什么會建在這兒,你知道嗎?它修建的原因,你知道嗎?那么這篇文章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它的由來以及它的傳奇故事。
懸空寺位置及介紹
【資料圖】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的峭壁間,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原名叫玄空閣,“玄”取自道教教理,“空”取自佛教教理,后改名為懸空寺。
懸空寺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拾階而上,側(cè)身攀巖,穿越其中,悉心領(lǐng)略佛、道、儒三教,真可謂游歷懸崖上的藝術(shù),別有一番風味。
為何要建懸空寺
懸空寺建于北魏年間。當時有一位天師道長,名叫寇謙之,在他仙逝彌留之際,留下了一個遺言,想建一座寺廟。為了滿足師傅的遺言,天師弟子們經(jīng)過多方籌資,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建成。
說到這兒真的是很有感觸,如今不管是哪個行業(yè)的精英,都希望有人能繼承自己的衣缽,雖然是繼承了衣缽,可真正還能尊重前輩的有幾人呢?太多的人走茶涼了!更別說彌留之際的囑咐。
為何要建在懸崖峭壁之上
說到建在懸崖峭壁之上,還得說一下天師道長寇謙之。他的遺言要求“上延霄客,下絕囂浮”,意思是讓來到寺院的人們感到與天上的神仙共語,忘卻塵世間的煩惱。徒弟們?yōu)榱藵M足師傅這個愿望,全國奔波,四處選址,最后選在了翠屏山的峭壁之間。
懸空寺布局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布局,總長大約32米,樓閣殿宇40多間。南樓有樓有純陽宮、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說到純陽宮是不是想到了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名言,“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其實這狗它不是指真的狗,而是一個人,這個人名叫茍杳!想要看這個故事的可以留言,我發(fā)評論區(qū)。
北樓有五佛殿、觀音殿、三教殿。之所以懸空寺歷經(jīng)千年還能保存至今,主要的功勞還是三教殿。里邊中間供奉的釋迦牟尼,左邊供奉的是老子,右邊供奉的事孔子。在封建帝制的兩千多年時期,任何一位君主都需要其中一派的支持,而這種三教合一的供奉方式,使得它免于了歷代戰(zhàn)火之亂,而且歷朝歷代都會對它不斷的修繕。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在1500年前三教就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在南樓和北樓之間,長約10米的長線橋,將佛廟、樓宇等景觀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幻、奇險、奇巧的景觀。說實話這段路要不是強制自己不看下邊,真的得加塊尿不濕。
懸空寺建造之謎
懸空寺建在離地面50米的峭壁,好像懸掛在半山腰上,堪稱世界一絕。那么它選址如此之險,又在險地建造了結(jié)構(gòu)奇巧的寺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
要想把碩大的寺廟建在半山腰上,工匠需要找到一個天然的凹槽,再利用工具擴大凹槽,鑿一個可以足夠大的平臺,方便在平臺上鑿出石孔,再選用上好的鐵砂木和橫梁,用桐油長時間浸泡之后,插入石孔,將他它們死死咬合在一起,每根橫梁都可以承受數(shù)噸的重量,工匠們以橫梁為基礎,利用中國傳統(tǒng)的榫卯結(jié)構(gòu),將寺廟架構(gòu)像搭積木一樣搭起來。
寺廟的內(nèi)部,為了獲取更大的空間,工匠們向山體一側(cè)繼續(xù)挖掘,形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懸空寺殿樓布局巧妙,把力學、美學和教融合在一起,做到了盡善盡美,這樣精湛的藝術(shù),讓人嘆為觀止。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