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疫后經濟經歷短暫的自發性修復后,近期消費、地產、開工、貨運等高頻數據呈現環比顯著放緩,產能利用率延續下行。以青年失業率和物價為代表的關鍵性指標更是遠離均衡。與過往不同,逆周期調節工具暫無明顯響應。政策為何如此有定力,何時會發力呢?
相較海外主要經濟體,近些年尤其是疫情以來中國的宏觀政策整體較為審慎。現實利率似高于按照傳統經濟增長和通脹擬合的水平,財政也強調“以收定支”的原則,或都與高質量發展格局之下,“珍惜正常政策空間”、“跨周期調節”等理念有關。
考慮到去年的低基數,今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對應的復合增速為4%左右。與2021年有些類似,當年復合增速目標也約為4%,且比較容易得以實現了。加之今年中央明確“不要有大干快上的沖動”,短期內各級政府政策顯著發力的迫切性似乎不強。物價低位徘徊之下,實際利率還將維持相對高位,這將引致未來經濟環比繼續下行。
推薦進入財新數據庫,可隨時查閱宏觀經濟、股票債券、公司人物,財經數據盡在掌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