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老年人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略的群體。然而,由于時間、環境、生活等方面,在老年人中,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引起重視并進行關愛。在長壽路街道大上海城市花園居民區,正在創建全市首批國家級老年心理關愛點,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關愛服務,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度過晚年生活。
【資料圖】
關愛老人,從“心”出發
大上海城市花園老齡化程度比較高,但小區鬧中取靜、環境優美,為老年人的生活帶去了愜意與便利,居住在這的老年人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小區環境優美
當然,小區不僅有“顏值”,更有“品質”。針對小區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問題,居民區黨總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為民服務為宗旨、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社區為老服務的新思路、新舉措、新作為,用心用情、做精做細為老服務,讓老人們“空巢”不“空心”。
為老服務豐富多彩
為“心”護航,筑牢“心巢”
走進大上海城市花園小區的居委會,一面貼滿了分色管理表格的白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清晰明了地記錄了居民區內40位獨居、孤寡老人的身體、心理情況及注意事項。
獨居老人分層管理
“一看到老年人,我們往往就把他們‘弱化’,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上就會出現問題。由于忽視對他們的心理關懷,老人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古怪’。”早在幾年前,大上海城市花園居委會就注意到了這一點,為此特別設置了老年心理保障組,針對小區的老年居民進行定期電話關懷。
通過日常的“家長里短”、電話關懷、上門慰問等,積極應對老年居民的需求及心理健康問題。為方便輪椅老人出門,小區物業和居委會共同自制了存放于河邊崗亭的“可移動坡道”,為他們帶去便利。
可移動坡道通過實行“分塊包干制+條線包干責任制”的管理模式,小區的老人能夠得到塊長、民政干部、團隊負責人、特殊家庭結對等四重照料關愛,多角度、多層面讓老人切實感受到社區干部如子女般的關懷,感受“家”的溫暖。
小區還不定期組織心理知識講座、便民問診服務等“進”社區活動,讓有效維護和促進老年居民心理健康服務觸手可及。大上海城市花園社區有著扎實的為老服務工作基礎、優質的生活環境,“軟件+硬件”的雙重加持,為國家級老年心理關愛點的創建帶去了好的開頭。
上門問診心理健康講座
全“心”打造,助“心”健康
針對50歲至80歲的小區居民,居民區黨總支聯合剪愛公益社會組織進行了腦健康問卷篩查,在有效問卷中,六分之一的老年居民屬于高風險范圍,更加印證了加強老年心理關愛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老年心理健康調研會
作為全市首批國家級老年心理關愛點打造試點,大上海城市花園小區采用“室內+室外”的形式進行打造。
室內,增設測血壓儀器、血氧儀等設備供有需求的老年居民使用,針對活動室內一處較為隱蔽的三角區域,將打造為心理咨詢室,內置的三角桌不同于面對面交談的長桌,更能夠減少老人與心理咨詢師的距離感,主動說出自身的心理需求及問題,方便心理咨詢師及時作出干預。
室外,社區引進了智能化心理問題干預機器——“悅心亭”,涵蓋心理熱線轉接、線上問診等功能,其位置選在了綜合活動室側邊外墻與居民樓隔壁商鋪外墻間內凹的一處隱蔽且安靜的半室外區域,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更專業、精細的心理情況判定。
為推進關愛點的創建,近日,居民區黨總支聯合宜昌片區,協同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開展了一場中老年人心理關愛主題義診進社區活動,得到老年居民的一致好評。
義診進社區活動現場
記者:普陀區融媒體中心長壽分中心編輯:樓婕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夜生活好去處 | 半馬蘇河呈現新“夜”態普陀這個小區讓“投訴”變“點贊”樓道“微自治”,撬動基層治理“大格局”普陀這里為提升轄區“顏值”出實招→普陀這里巧解老房居民上下樓難題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