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云帆 上海報道
(資料圖片)
國內煉化聚酯產業鏈的擴張腳步已經開始遠涉東盟。
6月26日晚間,新鳳鳴(603225.SH)、桐昆股份(601233.SH)兩家滌綸長絲龍頭同時發布公告,擬聯合投資86.2億美元(約620億人民幣),啟動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印尼北加煉化一體化項目。
據悉,該項目的主要投建產能包括成品油430萬噸/年,對二甲苯(PX)485萬噸/年、醋酸(52萬噸/年)等等。其中成品油產能分別面向印尼汽油市場、PX與醋酸則供給兩公司在國內PTA產能,作為聚酯滌綸長絲原材料。
所占權益比例上,桐昆股份全資香港子公司以占股51%的方式,控股項目主體泰昆石化的控股公司華燦國際;新鳳鳴全資羅科史巴克占股華燦國際為49%。
兩公司在公告中稱,項目有助于構建跨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實現桐昆股份、新鳳鳴兩集團產業鏈一體化發展,保障產業鏈韌性與安全。
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PX處于替代海外產能的高峰期,而對高價石化原料的替代有望一定程度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
與此同時,激進的擴建和終端需求不振,可能加大國內與周邊市場PX供給的矛盾,聚酯產業鏈的競爭格局可能在短中期出現重構。
6月27日,資本市場則應聲給出回應:新鳳鳴上漲5.15%,桐昆股份收漲3.58%。
謀求原料自給自控
事實上,兩家公司的此輪投資早有跡可循。
今年初兩公司合資成立華燦國際,就有市場消息稱兩公司將在印尼投建產能。
加之兩公司近年大量投產PTA產能,并多次表達進一步向上游PX延伸的愿望,該輪投資也在市場預期之中。
據公告,此次兩公司的項目投資,一方面為滿足印尼國內煉油產能的不足,一方面則實現了新鳳鳴、桐昆股份兩家滌綸長絲企業的原料自給。
成品油方面,印尼現有煉油產能6000萬噸/年,自給率不到60%,因此該項目成品油產能或將在印尼國內實現消化。
PX原材料上,在印尼PX項目投產前,不論是新鳳鳴、桐昆股份都需外購海量PX以滿足公司PTA產能。
技術上,兩家公司主營的滌綸長絲原材料PTA由PX經過醋酸溶劑通過空氣氧化發酵獲得,其中生產PTA一噸產能約使用0.65噸-0.67噸PX。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新鳳鳴現有PTA產能總計500萬噸/年,正在規劃中的產能有540萬噸/年;桐昆股份PTA產能為720萬噸/年,兩家公司PTA產品所需的PX原材料均以外購為主,2022年新鳳鳴耗用外購PX 337萬噸,桐昆股份同期耗用外購PX 272萬噸。
由此觀之,印尼項目中485萬噸/年PX產能完全可由兩家公司產能來自行消化。
兩家公司之所以要自產自給PX,主要原因是兩公司化纖和PTA原料成本壓力極為突出,導致整體毛利率偏低,甚至產品幾乎“不賺錢”。
公開數據顯示,桐昆股份2022年化纖業務毛利率僅為3.27%,同比降低7.97個百分點;新鳳鳴2022年化纖毛利率3.47%,同比減少8.12個百分點。PTA方面,桐昆、新鳳鳴2022年PTA毛利分別低至0.71%和1.58%。
事實上,“PX+PTA加工費”與PTA市場交易的價格存在大量倒掛的情形。因此,原料自給無疑對兩家企業的長期成本風險有著現實意義。
行業競爭或將加劇
據卓創分析師張慧介紹,目前國內PX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2023年上半年進口依賴度在23%左右,每月仍需進口來自于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近70萬噸的PX貨物用于國內PTA企業的生產原料。
為了實現原料自給,從而降低原料成本風險,并借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體系降低對終端產品(滌綸長絲,聚酯切片等)價格的依賴,大部分企業近年都開始向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方式延伸,以便企業在全周期條件下的生存。
“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為目前的大趨勢,近幾年向后一體化以及向前一體化程度在不斷加強,涌現了一批配套較為完善的生產企業,國內PTA工廠相繼在補原料短板、向上游延伸產業鏈,規模化產品發展上進行布局。一體化程度較高的生產企業抗風險能力強。”張慧表示。
不過,從趨勢來看,國內PX產能已經處于國內原料替代的尾聲,PX產能投放節奏維持高位,存在著潛在的競爭風險。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PX產能合計3467萬噸/年,擬建PX產能1270萬噸/年,預計到2023年底總產能將達到4237萬噸/年,2025年底產能則預計達到4600萬噸。而亞洲地區整體PX供給充足,意味著價格競爭風險漸漸浮現。
“目前受制于PX需求強于供應的格局,PX整體市場表現相對強勢,聚酯產業鏈的現金流較大部分集中于原料端;同時PTA仍處于第二輪產能擴張期,產業的升級必然對加工空間形成較大沖擊,促進工廠優勝劣汰的完成。”張慧告訴記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