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四年,中國5G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可以說直接帶動了整個國家網絡能力提升,中國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世界網絡大國,無論是從總量,還是人均上看,都是如此。
【資料圖】
今天,在“5G創新引領,數智融合共贏”技術創新論壇上,中國移動秀了一把“肌肉”,展示了其“制霸”全球的5G網絡能力——
無線網已部署商用基站超過170萬站,人口覆蓋率超過85%,隨著今年36萬5G基站的建成,人口覆蓋率將超過90%。5G終端客戶數達億,5G網絡分流比超過50%,一半流量承載在5G網絡上,5G成為業務發展的主要網絡,5G商用案例超萬個。
核心網可滿足億用戶,云化融合容量比例超30%,網絡云資源池服務器規模超17萬,5G專網邊緣節點超700個,5G專網在To B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5G專網收入已經突破50億元。
傳輸網實現全網IPv6活躍連接數達億、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超過IPv4,達到了%,CMNet省際帶寬超過400T,省際骨干傳送網帶寬超過800T,打造全球最大的SRv6骨干網,從5G來講,我們早已規模全球領先。
從當前取得的成績上看,5G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大規模建設進程已經明顯放緩,5G發展已經進入了中場,中國當前1:0保持領先,但是,我認為,真正的考驗即將正式開始——當前我們領先的是5G的基礎能力,包括建設、部署、覆蓋等硬核指標,但軟的方面,還在探索中,下一步怎么在技術創新上實現繼續引領,同時更重要的,從應用上、從終端上如何進行協同,真正發揮5G網絡的更大價值,這是中國通信業界需要重點思考的關鍵問題。
我從一個行業觀察者的角度,一個樸素的問題是:未來的5G網絡將傳輸什么?
第一,當前,5G在個人消費側尚未沒有形成殺手級應用,這意味著5G找不到現成、快速的變現渠道,此前,鄔賀銓院士就表示,2022年用戶移動互聯網月戶均流量平均增長了%,但ARPU值增速遠遠落后,其中中國電信增加了%,中國移動也是%,中國聯通增加了%。5G網絡能力增強,但沒有幫助運營商提升ARPU值。
從工信部的“2023年1-5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中也能看出這一點,1-5月份,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125億元,同比增長%,按照上年不變價計算的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這就是典型的增量不增收。
第二,5G在行業應用側提出的概念很多,但來是說,很多還停留在試驗田階段,離真正大規模應用到千行百業的生產中,切實改進生產方式,客觀來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日前,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辦公室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3年工作計劃》,提出今年推動不少于3000家企業建設5G工廠,這恰恰說明這個進程才剛剛開始,路還非常遠。
現在的5G網絡承載了什么?中國移動雖然說“5G網絡分流比超過50%,一半流量承載在5G網絡上”,但這只是一個角度,另外一個角度是,5G網絡的容量理論上是4G的1000倍,4G一半的流量現在分流到5G上,那意味著,理論上,5G至少還有%以上的容量空間是待開發的。
所以,“未來的5G網絡將傳輸什么?”這是決定5G成敗的關鍵問題!
從中國移動“兩個新型”的整體部署來看,中國移動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很明確的:未來的5G網絡將傳輸什么?——算力、AI、大數據。
從下面幾頁PPT,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移動的相關部署——
① 傳輸算力
② 傳輸AI
③ 傳輸大數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