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投資要點:
中國中車:中國高端裝備的“金名片”。2015 年公司由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并組建而來,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兩地上市。公司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產品譜系建設,形成了以鐵路裝備、城軌及城市基礎設施業務為核心,新產業、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多元業務架構,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軌道裝備供應商,連續多年軌道交通裝備銷售規模居全球第一,營業收入超2000 億元。
鐵路裝備:困境反轉,新增車輛與維保需求共振。“十四五”后三年鐵路投資有望集中釋放,假如“十四五”與“十三五”投資規模保持一致,那么23-25 年平均每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需要完成8434 億元。同時,由于鐵路道路建設先于車輛采購,因此我們預計23-25 年用于車輛采購的資金占比將有所提升。1)動車組:23 年3-5 月,鐵路客運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高峰期客運已出現運力瓶頸,新車采購迫在眉睫。預計23-25 年動車組新增投運271、311、342 組。2)機車/貨車:疫后貨運恢復及“公轉鐵”帶來機車/貨車需求穩步提升,預計23-25 年鐵路貨車需求量分別為3.89、5.70、6.56 萬輛,機車需求量分別為846、1212、1366 輛。3)維修改造:動車組逐步進入密集高級修階段,五級修占比大幅提升。
城軌業務:短期需求平穩,長期極具潛力。短期看城軌已批復在建項目充足,疫后建設有望加快,長期看城鎮化與城市群推動城軌持續擴張。我們預計城軌里程在2025 年將達到1.48 萬公里,較2022 年新增4479 公里,城軌車輛有望達到1.5 萬列,較2022 年新增4932 輛。
新產業:依托軌交制造優勢,多產業協同發展。1)風電:深耕風電行業二十余年,具備全產業鏈生產能力,21 年國內風電電機市占率第一,風電葉片市占率第二,陸上塔筒市占率前三。2)新能源汽車:傳承軌交技術,具備三電系統核心技術。2022 年中車6 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銷量4516 輛,市場份額7.34%,國內排名第五,22 年電驅系統出貨超16.7萬套,國內排名第六。3)新材料:從軌道交通減震產品做起,逐漸擴展到風電葉片制造、汽車減震產品等領域。4)機電產品:包括牽引電傳動系統、制動系統、冷卻與換熱系統、列車運控系統、旅客信息系統、供電系統、齒輪傳動裝置等,為軌交及其他裝備配套。
維持盈利預測,維持“買入”評級。預計23/24/25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0.63、147.83、167.05 億元。公司目前股價對應23-25 年PE 分別為14、13、11X。23-25 年可比公司PE 均值分別為17、13、11X。考慮到公司在軌交及風電等高端裝備領域的地位,我們建議給予公司23 年行業平均估值,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不確定的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產品質量風險、海外經營風險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