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著,早上睡不醒,生物鐘紊亂”“假期娛樂模式難以轉換,校園學習模式難以適應,學習拖延效率低”……進入9月,學生們就要步入規律的校園學習生活,“開學綜合征”也找上了門,讓他們出現緊張、焦慮、懶散、逃避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拖延完成作業等情況。
面對這些問題,如何讓心“復位”,幫助孩子擺脫心理問題,更好地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記者整理了一份“收心”小妙招,幫助學生們度過“開學適應期”。
(資料圖)
頭痛、做噩夢?多半是“開學綜合征”
通常,在假期過后,從比較輕松的居家環境、松弛的假期休息狀態直接進入有規律、緊張的學習狀態時,不少孩子會在開學前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適感”。這種“不適感”表現為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病態表現,心理學家稱之為“開學綜合征”,又叫“開學恐懼征”。
“開學綜合征”有多種表現形式,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下降、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
心理醫生認為這些表現都是人潛意識的心理防御機制將一些不愿面對的、不認同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癥狀而造成的,并會持續一段時間。“開學綜合征”會使學生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從而造成上課聽講分心、學習效率降低。
臨近開學,也有不少家長被孩子“傳染”了“開學綜合征”,開始失眠、焦慮,甚至全身不舒服。家長們的這種表現,主要是來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對孩子學業的過分擔憂。
出現“開學綜合征”,應對有妙招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海南醫院|三亞市婦女兒童醫院發育行為兒科學習困難門診主任醫師、兒童心理治療師于得澧介紹,“開學綜合征”一般有五種易發學生群,即心理素質低且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以及一些過于追求完美學業的優秀生。
臨床經驗表明,曾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有過挫折經歷的學生更容易出現“開學綜合征”,因此學生家長更應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
于得澧建議,為更好地幫助孩子度過開學過渡期,家長們可以這樣做:檢查孩子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假期作業;與孩子一起總結假期生活,談談收獲和感受,再談談學校生活,幫助他(她)回憶學校里開心的事;注意家庭氛圍,盡量少安排大型活動,幫助孩子收心,循序漸進回歸日常狀態;提前幫孩子調整好心態和作息,模擬開學節奏進行一日三餐和早睡早起,適應開學后的“時差”變化;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讓孩子消除盲目感,有章可循,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鼓勵孩子提前聯系老師同學,提前分享交流,既有利于孩子“收心”也有利于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帶孩子逛圖書館和書店,查閱或購買必要的書籍資料,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等。
對于孩子學習狀態的回歸,家長不可操之過急,要允許他們開學后度過一段緩沖期,慢慢適應新學期的生活。不要強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娛樂活動,使其產生抵觸、逆反情緒。不要一味地嚴厲責罵,只會激化矛盾,還可能把“壞孩子”的意識植根于孩子內心。
如果遇到孩子對上學感到“焦慮”甚至“恐懼”,家長要正確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理解孩子產生的負面情緒,分析產生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持。如果情況相對嚴重,可以向專業醫師或心理專家尋找幫助,讓孩子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新聞多一點
“學習困難”?家長應科學對待
在應對“開學綜合征”的同時,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學習很困難,明明智力正常,但在閱讀、書寫、拼字、表達、計算等方面總是不太擅長。
這有可能是出現了學習障礙。
于得澧介紹,學習障礙有很高的幾率共患其他疾病,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到醫院同時診斷其他疾病。比如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癥?是不是有心理情緒的障礙……準確診斷后,再進行同步治療,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而不是單純去干預孩子的學習。
于得澧提醒,當孩子有以下表現時,要考慮是否存在學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學習成績差,對學習不知如何下手;在讀、寫、算等方面記憶力差;寫字時看一眼寫一筆,做作業的時間拖得很長;寫字常常多一筆、少一劃,部首張冠李戴,左右顛倒;運動技巧差,動作不協調;閱讀時常常出現增字、漏字、前后顛倒、跳行等現象,或者存在速度過快、過慢、停頓次數過多等問題;擅長朗讀或背誦,但對內容一知半解;對數學應用題理解困難;計算過程中常常忘記進位和錯位,忽略小數點;說話、寫作文時缺乏組織能力,內容單調、重復,邏輯混亂;語言發育遲緩,表達能力不強。
對于“學習困難”的孩子,于得澧建議家長,要理解孩子在學習能力上的不足,根據孩子學習能力制定家庭學習和生活計劃;加強孩子學習訓練,訓練要循序漸進,從易到難,不要急于求成;及時獎賞,每當孩子取得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孩子感覺到每一步的成功,并及時向他(她)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加強運動能力訓練。
(記者盧智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