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2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新增上市公司229家,首發募集資金達1996.65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92.44%與43.36%,注冊制改革成效持續顯現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新增的229家上市公司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均為80家,合計160家,占比為69.87%;首發募資額分別為646.25億元和508.01億元,合計1154.26億元,占比57.81%。按計劃,聯科科技與氣派科技將在23日分別登陸主板與創業板。
與去年同期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企業合計68家、首發募資634.18億元相比,今年以來科創板與創業板企業合計數量與募資總額分別同比增長了135%與82%。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注冊制初見成效。平安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表示,在注冊制試點推進過程中,IPO的“量”和“質”均明顯提升,對拓寬新興產業融資渠道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隨著上市公司隊伍擴容,發行市盈率溢價逐漸回歸常態。
數據顯示,最近IPO周過會率維持相對高位,上周(6月15日至18日)總共有14家公司上會,除一家暫緩表決之外,其余均順利過會。截至風光新材6月20日過會,今年以來IPO闖關成功的企業數量增加至189家。
還有更多公司在排隊上市,擬登陸科創板與創業板的企業為大多數。證監會最新信息顯示,有398家企業正在排隊IPO;其中,滬市主板、深交主板IPO排隊(含預先披露更新、已受理、已反饋)企業分別有65家與52家。根據上交所官網披露,當前科創板排隊IPO(已受理+已問詢)企業72家;深交所官網顯示,創業板排隊IPO企業有209家。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稱,“在發行節奏上,需要綜合考慮市場承受力、流動性環境以及一二級市場的協調發展,積極創造符合市場預期的新股發行生態。”他認為IPO繼續保持了常態化發行,且增速不慢。
德勤預計,在科創板新股穩定發行,以及創業板實施注冊制的支持下,至2021年年底,大部分新股將會來自科創板和創業板;從行業的角度看,中小型制造及科技企業將會推動新股的數量。“預計科創板將會有180至210只新股融資約1300億至1700億元人民幣;同時180至210家企業會于創業板首發上市,募集1100億至1400億元人民幣;上海和深圳主板可能會有150至180只新股上市,募集16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