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被視為A股市場有巨大潛力的一個證明: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好這個市場并跑步入場。越來越多的入市者必定帶來越來越多的資金。據報道,5月份新增投資者為141.22萬。同比增加16.32%。新增投資者連續15個月突破100萬。目前開立A股賬戶的存量自然人投資者已達1.86億。
這個數據一般會被認為散戶的力量在增大。散戶的力量最近也確實好好展現了一次。熱門股潤和軟件在6月7日至17日累計上漲155.66%。在這期間,潤和軟件獲自然人累計買入超554億元,占比91.78%,其中,中小投資者累計買入超320億元,占比53.03%。如果散戶的力量繼續壯大,那又會怎么樣?似乎讓人不敢想象。
不過,事情還有另一個面向。前述報道說,不考慮一般法人持股占比因素,截至2021年3月底,公募基金等四大類機構投資者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已經超過散戶,而散戶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從2018年9月底的20.7%緩慢下降至2021年3月底的19.5%。所以,散戶賬戶在迅速增加,但是散戶的力量其實在相對下降。
無論如何,數量巨大的散戶群體終究是A股市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當然,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散戶“打不過你就和你站在一起”,轉身成為基金持有人,和機構投資者站在一起。同時,也注定會有許許多多的散戶投資者不服輸。值得關注的是,這種不服輸似乎具有某種特殊的心理背景。
一項投資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投資者中近四成具有“博弈”心理,37.66%的投資者認可“我會把股票看作,愿意接受小損失換取可能的大幅上漲”的表述。更有高達55%的投資者,即使不認為“當股票價格持續上漲,未來會進一步上漲”,也傾向于追漲買入。散戶賺少賠多,看起來確實有其特殊根源。
經過30年的發展,A股市場已經幾近脫胎換骨,專業化程度與日俱增,但是很顯然,還有太多的散戶需要磨掉一些劣習,而多一點與時間做朋友的耐心。(財經評論員 王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