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一大跌后,A股周二繼續(xù)下跌。截至27日收盤,滬指收跌2.49%報3381.18點,兩天累計跌幅近5%;深成指跌3.67%報14093.6點,創(chuàng)業(yè)板指跌4.11%報3232.84點。兩市成交量再度放大,成交額超過1.5萬億元,連續(xù)第五個交易日在萬億上方。北上資金凈賣出41.7億元。
從盤面看,市場情緒極度悲觀,兩市上漲家數不足千只,四分之三以上個股下跌。其中,跌停及跌幅超過10%的個股近90家;漲停及漲幅超過10%的個股45家。
從板塊來看,半導體、光刻膠、CRO概念板塊漲幅居前,新能源車、光伏、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鋰電股億緯鋰能大跌13%,科大制造、多氟多等跌停;光伏龍頭陽光電源重挫逾11%,隆基股份下跌逾5%;白酒股龍頭貴州茅臺下跌5%,水井坊跌停。
盡管市場大跌,但多位機構人士認為無須過度恐慌,市場將逐步企穩(wěn)反彈,后市依然蘊藏結構性機會。
長城基金相關人士指出,“宏觀層面上,近期政策、外資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市場情緒波動較大。從賽道角度來看,前期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持續(xù)表現強勁,已經積累一波漲幅,估值上行至高位,因此市場走弱之際開始向合理均值回歸。同時,作為公募基金重倉賽道,基金調倉操作亦對股價產生影響。”
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表示,大跌不可持續(xù),指數將逐步企穩(wěn)。市場中期向好趨勢不變,決定市場中期走勢的經濟、政策、資金等宏觀大的方向依然未改變。
廣發(fā)基金認為,從上市公司二季報預告數據來看,上市公司盈利整體向好,這對于A股接下來的行情將提供一定支撐。下半年,在原材料價格上行空間有限的假設下,中游制造板塊的盈利修復值得關注。(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