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四天收跌后,兩市終于迎來了大反彈。7月29日(周四),三大指數高開高走,個股普遍上漲,創業板指單邊上漲。新能源板塊大幅走高,芯片股掀起漲停潮,題材股全面開花,各板塊全線飄紅。截至收盤,兩市共有3700多只個股收盤上漲,滬指漲1.49%,報收3411點;深成指漲3.04%,報收14515點;創業板指大漲5.32%,報收3459點。市場交投情緒活躍,兩市成交額連續第7個交易日突破一萬億元。業內分析認為,此前市場急跌主要是短期情緒面傳導蔓延,而監管部門釋放信號重申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對外開放步伐依舊堅定,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未來A股或將繼續震蕩,結構性行情或仍是主流。
監管喊話提振市場信心
29日早盤,三大指數高開高走,開盤后,行業指數、概念指數均普遍飄紅,電氣設備、有色金屬、國防軍工、電子等行業成為反彈先鋒。概念板塊中,光刻膠、中芯國際產業、光伏屋頂、半導體材料、稀土等漲幅居前。午后,三大指數延續早盤的強勢,新能源板塊高開高走,鋰電股漲勢突出,寧德時代收盤上漲6.05%。芯片半導體板塊也有所回暖,中芯國際漲5.08%。白酒股表現較差,貴州茅臺、五糧液走跌。兩市合計成交額逼近1.25萬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42.28億元。港股也表現優異,恒生科技指數收盤大漲逾8%,恒生指數收盤上漲3.30%。
盤面上,行業景氣度高的科技板塊全日表現強勢,成為帶領股指上漲的主要動力。
為何在連續多日的調整后,29日A股迎來了反彈?業內人士普遍分析,前期市場回調催化劑是教育、互聯網等監管政策變化抑制A股風險偏好,以及二季度公募基金加倉科技成長、減倉消費與金融,引來中小機構的效仿,帶來消費股大幅波動。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部分機構重倉股動態估值已普遍回到今年2月的高點水平。然而,近期多個重要經濟數據發布顯示,中國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基本面保持不變,A股連日調整更多受到短期情緒面的沖擊,在負面情緒釋放過后市場又迎來了反彈。
此前,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就表示,對行業政策的擔憂導致境內外投資者負面情緒共振,A股前期已處于市場流動性緊平衡狀態,放大了短期情緒面的沖擊。但是,國內基本面穩步向好趨勢不變,且宏觀流動性依然寬裕,預計境內外投資者恐慌情緒宣泄過后,A股將迎來下半年最佳買點。
浦銀安盛基金分析人士則認為,此前市場的急跌主要是短期情緒面傳導蔓延,而監管部門日前釋放的信號重申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對外開放步伐依舊堅定,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給市場極大信心提振。
成長賽道仍是主要布局方向
周四盤面上表現最為亮眼的是以光刻膠、HIT電池、中芯國際概念儲能、第三代半導體、MCU芯片、集成電路概念、稀土永磁、OLED、寧德時代概念、鋰電池、光伏等為代表的行業景氣度高的科技板塊,從機構對后市的展望上看,隨著中報季的來臨,中報高增速且行業景氣度高的投資標的或將更受市場青睞。
中金公司研報就分析,向前看,成長風格將仍然是市場的主要機會所在,盡管市場對于估值的質疑一直存在,但相對景氣度高、增長潛力大、產業周期仍在持續的成長風格可能仍然是市場的主線。市場對于政策干預的力度和方向更為關注,而“硬科技”相關的科技產業鏈的政策確定性也正在成為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
浦銀安盛基金分析人士表示,當前A股整體宏觀基本面、流動性、景氣賽道產業趨勢等未發生根本性改變。A股延續的“重成長、關注行業景氣度”的投資邏輯也沒有改變。后市以新能源車、光伏、醫藥等為代表的高景氣成長賽道或仍是主要布局方向。(記者莫謹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