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滬指成功站上3500點大關,經過兩周的震蕩上漲幾乎收復7月底大陰線失地。不過市場表現分化,市場風格高低切換,板塊輪動加快,地產、白酒、機械板塊在上周一、周二連續上漲,而今年以來持續走強科技股則出現回調的跡象,目前A股市場最為激變的一大問題是:投資者究竟是追逐“寧組合”還是堅守“茅指數”?
上周五美國股市各大指數再創新高,隨著外圍股市的好轉,經歷兩天調整的A股在本周能否繼續上演反彈行情呢?
行情 市場連續18個交易日破萬億元
經過兩周的震蕩上漲,滬指幾乎收復7月底大陰線失地,連續站穩在3500點之上。
上周一、周二出現單邊震蕩上走,迎來中陽上漲,上半周滬指反彈摸高到3543點,然后周四、周五大盤持續回落,拋壓加大明顯,滬指周五收盤收在3516點,走出弱勢盤整。
數據顯示,上周A股上證綜指漲1.68%,深綜指漲1.05%。滬指表現稍強原因是銀行股表現較好,上證銀行指數全周大漲3.95%。芯片等科技股表現較弱,創業板綜指全周下跌1.58%,科創50指數跌2.14%。盡管市場行情波動,投資者賺錢不易,但以成交額指標來看,A股的日成交額已迎來歷史性時刻。8月13日,A股大小指數延續分化走勢,滬指跌0.24%,創業板指跌1.22%,兩市個股紅少綠多,成交額突破1.2萬億元,連續第18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在A股歷史上,除了2015年大牛市,便是去年7月連續17日破萬億元成交額,這意味著,今年7月21日至8月13日連續18個交易日破萬億元,成交額已經打破去年歷史第二紀錄,僅次于2015年大牛市。
華泰證券南寧營業部投資顧問曾博寒認為,上周A股震蕩上漲,滬深300、中證500小幅上漲,前期強勢的創業板指則大跌4.2%。從資金面來看,上周A股日均成交量1.28萬億元,略有下降,但繼續處在高位,從A股強勢股占比和兩融余額的提升來看,市場活躍度是在走高的,不過近期北上資金和主要寬基ETF仍然相對偏弱,顯示短期行情并非機構增量資金推動。
熱點 白馬股反彈科技股小幅回調
A股市場在質疑中糾結前行,近期針對“茅指數”和“寧組合”的討論不絕于耳。
今年以來A股行情最核心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分化,年初“茅指數”風光無限,低價小盤股不受待見;未曾想,半年之后曾經貴為“核心資產”的“茅指數”已經淪為“背景板”,取而代之的是以新能源、芯片股為代表的“新抱團股”,叫做“寧組合”。今年以來,白馬股下跌,成長股表現遠強于白馬股。上證50指數跌幅接近12%,創業板指漲幅接近13%。
上周以來,資金繼續大規模調倉換股,低估值的銀行、傳統消費白馬股受到主力資金加倉買入,地產、白酒、機械板塊在周一、周二連續上漲,而科技股則出現小幅回調。東財choice數據顯示,上周資金凈流入前五的板塊分別是銀行、釀酒、房地產、貴金屬和木業家具;資金凈流出前五的板塊分別是電子元器件、材料行業、醫藥制造、機械行業和汽車行業,特別是電子元器件和材料行業分別凈流出了334.93億元和152.63億元。(電氣元器件主要指芯片、半導體,材料行業主要指新能源、鋰電和光伏)。隨著科技成長股的巨額定增,疫苗以及芯片半導體部分龍頭遭遇大股東清倉式減持等利空消息影響,不少機構選擇了獲利離場,規避風險。
資金 三一重工獲追捧茅臺不再受寵
上周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12.76億元,其中滬股通8.37億元,深股通4.39億元。上周北向資金對796只股票的持股數增加,對740只股票進行了減倉,其中對“機械茅”三一重工加倉金額最大,A股“一哥”貴州茅臺上周仍為北向資金減倉金額最高的個股。
上周北向資金對32只股票的持倉市值增加超過5億元,其中對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三花智控持倉市值分別增加44.82億元、43.64億元、29.84億元。從加倉股數來計算,三一重工為上周北向資金增持金額最大的股票。上周北向資金增持三一重工5236.53萬股,合計加倉金額達16.30億元。8月以來的10個交易日,北向資金累計加倉三一重工31.97億元。
繼上周減倉32.62億元后,A股“一哥”貴州茅臺上周仍為北向資金減倉金額最高的個股。上周北向資金減倉貴州茅臺136.96萬股,減倉金額達23.69億元。北向資金在上周連續5個交易日減倉貴州茅臺,其中8月13日單日減倉貴州茅臺超7億元,為當日北向資金凈賣出金額最大的股票。
后市 短期市場主線相對模糊
上周五,美國股市三大指數再創新高,標普500指數漲0.16%,報4468點;納斯達克指數漲0.04%,報14822.90點;道瓊斯指數漲0.04%,報35515.38點。
隨著外圍股市的好轉,經歷兩天調整的A股在本周能否繼續上演反彈行情呢?華泰證券南寧營業部投資顧問曾博寒認為,從技術面上,上證指數反彈至60日均線,第三次攻擊該位置之后依然沒有成功,說明3550區域壓力明顯。進入8月份,市場風格變化頻繁,預計未來題材輪動格局還將持續,短期市場主線相對模糊,市場分歧較大,不排除還有劇震,建議謹慎投資者保持觀望,倉位重的投資者可適當減倉,同時耐心等待整理結束,把目光放長遠。
操作上,建議控制總體倉位為基本前提,堅持價值加成長的均衡配置,其中碳中和背景下的氫能源、儲能、新能源方向可以繼續挖掘。同時,對于已經跌出估值安全邊際的“茅指數”優質賽道品種也可以適當關注。另外,中長期來看科技行業持續維持高增速,消費題材仍有回暖空間,對于軍工股板塊可以中線持股。
興業證券廣西分公司盧宏鋒認為,上周滬深兩市在周初反彈后進入持續震蕩調整的走勢,前期強勢板塊新能源、稀土、芯片、半導體等出現分化走勢。雖然仍然保持強勢震蕩,但是單邊上漲的走勢可能已經結束,進入反復震蕩階段。近期國內宏觀數據整體偏弱,但市場反映已比較充分,本輪散點疫情擾動預計8月末會消散,9月末基本面預期可能開始修復。貨幣政策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專項債趕進度發行將提速,財政政策將發力布局跨年和跨周期調節。A股市場流動性將繼續維持緊平衡狀態,資金蹺蹺板效應明顯,到三季度末可能市場風格將逐步從成長向價值偏移。當前配置上建議在成長制造和價值消費間保持均衡,成長板塊里建議從高位賽道向相對低位賽道轉換,同時逐步逢低布局價值板塊中高景氣的消費和醫藥。板塊上可關注預計未來會受中報業績催化的軍工以及基本面迎來拐點的5G、通信設備、汽車零部件。
投資者究竟是追逐“寧組合”還是堅守“茅指數”?中信證券表示,當前A股依然處于風格間和板塊內的平衡過程中,并進入了政策觀察期,市場重心將逐步從成長向價值偏移,成長內部則從高位賽道向低位賽道轉換,在三季度末風格切換之前,配置上堅持成長制造和價值消費兩手抓。
目前,美聯儲Taper方案落地漸行漸近,A股市場流動性依然維持緊平衡狀態,資金蹺蹺板效應明顯。預計市場重心將逐步從成長向價值偏移,在基本面因素制約下,風格切換要等到三季度末,當前配置上依然建議在成長制造和價值消費間保持均衡,其中,建議在成長板塊里從高位賽道轉向相對低位賽道,同時左側布局價值板塊中高景氣的消費和醫藥。(記者盧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