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幕降臨,CBD褪了色,城市里小酒館的燈光亮起。觥籌交錯里,人們喝下了一杯又一杯的酒。這一杯杯酒,“喝”出了一家“酒館第一股”——據港交所日前披露,“中國最大的連鎖酒館”海倫司通過港交所聆訊,最快將于9月正式掛牌上市。若成功上市,它將成為香港股票市場上的“線下酒館第一股”。
酒吧業“蜜雪冰城”年入八億
“白咖夜酒”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常態。如今,和咖啡廳一樣,小酒館成為提供酒品零售以外的新社交空間。
“酒”這門生意有多好?《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酒館共計35000家,到2023年全國酒館估計將達到47900家。但中國酒館行業高度分散,由大量獨立酒館構成。
而在眾多的酒館之中,以平價路線打開市場的海倫司是2020年中國酒館行業中收入排名第一,占據1.1%的市場份額,是中國最大的連鎖酒館,被稱為酒吧業“蜜雪冰城”。
根據聆訊后更新的《招股說明書》(下稱《招股書》),2018年-2020年,海倫司收入分別為1.148億元、5.648億元和8.1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1.99%和44.81%;2021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從去年同期的6204萬元增至3.68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94.5%。
海倫司的殺手锏就是價格。羊城晚報記者從其線上點單頁面看到,包括科羅娜、百威等在內的瓶裝啤酒產品售價均低于10元,雞尾酒則是39-60元/杯不等。以廣州為例,大眾點評顯示,店內的客單價則在44-89元不等,大部分在44-50元之間,而同城市內同類的酒館客單價很少低于70元,客單價超過200元的也比比皆是。
低價如何盈利?自有酒飲毛利高
實際上,進入二三以及四線城市市場是海倫司的主陣地,選址首先以校園店為主,其次為商圈門店。《招股書》顯示,截止到2021年8月,528家酒館在中國一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如武漢、長沙等省會城市及直轄市)及三線及以下城市(如泉州、宜昌等城市)占比分別是12.5%、56.1%及31.3%。也就是說,有近九成的酒館開在二線及以下城市。
羊城晚報記者在大眾點評APP上看到,目前海倫司在廣州有11家店,其中2家暫停營業。從區域分布看,有3家位于大學城,2家位于崗頂的華南師范大學和暨南大學附近。廣州崗頂二店人均消費為44元,而附近位置的酒吧人均消費則基本上在80元以上。
擁有如此低的酒水價格,海倫司如何盈利?記者梳理發現,其酒水主要包括自有酒飲以及第三方品牌,據《招股書》,其中自有酒飲的毛利率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3月31日分別為71.4%、75.3%、78.4%及82%,第三方品牌則分別為39.2%、52.8%、51.5%及56.2%。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海倫司上市后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打造差異化,未來這類的酒館會受到更多資本的青睞。如何保持現在的優勢,如何打造差異化,如何把整個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最大化,是未來上市后要解決的問題。
高速擴張或存隱患
在俘獲年輕人芳心的同時,海倫司也開啟了擴張之路。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12月31日及2021年3月31日,其酒館網絡中的酒館總數分別為162家、252家、351家及374家,并進一步增加至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的528家。
海倫司表示,預計于2021年全年實現新開酒館約400家,至2023年年底將酒館總數量增加至約2200家。
公開資料顯示,其一般一家新的酒館需要兩三個月完成從選址到具備開張條件的整體流程。而且期間也將面臨不可控的風險,截至2021年3月31日,海倫司共有20家酒館未能完成規定的消防安全檢查或消防竣工驗收,其中每家面臨罰款為人民幣3萬至30萬元。
消防安全也確實是海倫司在高速擴張路上的一大隱患。《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7月31日,海倫司共有7家酒館未能完成消防安全檢查、通過消防竣工驗收或取得消防主管部門許可,占已開業酒館總數的1.37%。上述7家酒館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產生的收入分別為620萬元、1830萬元及1000萬元。
“我們可能被要求關閉相關酒館,以及面臨的潛在最高處罰將為人民幣270萬元,其中每家酒館因未能完成規定的消防安全檢查或消防竣工驗收的罰款為人民幣3萬至30萬元。”對此海倫司在招股書中表示。
然而此前其已經出現過相似問題:2018年至2020年分別有28家、70家、75家酒館在未有相關消防安全證書的情況下運營,遞交《招股書》前的2021年第一季度也有39家酒館未取得相關消防安全證書。
2018年至2020年海倫司的直營酒館分別為84家、221家、337家,以此計算,在三年間,分別約有33%、31%和22%的營業門店帶有消防隱患。(記者孫綺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