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藍科技持續巨虧資不抵債卻多次股價暴漲 它是怎么做到的?)
10月13日,京藍科技(000711)發布公告稱將為無關聯關系公司焦作潤華提供3,000萬元貸款展期擔保。值得關注的是,這已經是公司一個月之內第3次公告擔保事宜,涉及4項擔保事宜。
公告顯示,最近十二個月內京藍科技已審批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額度總金額為 23.18億元;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實際對外擔保總余額(指對尚未償還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金額)為33.01億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即2020年12月31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的比例為145.14%。同時,公司及子公司存在債務逾期情況,債務逾期總額為8.23億元。
也就是說,京藍科技早已資不抵債,且面臨債務違約危機,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卻在今年的股市上玩得風生水起,一度成為妖股,多次成為牛股,這家神奇的公司值得深入分析。
為保殼借款承包工程 逾期債務名單未完待續
在2021年半年報中,京藍科技表示各業務板塊有序開展,形成良性互補,推動公司在生態環境領域平穩健康發展,財務報表似乎也有改善。
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4.33億元,同比上升43.4%;歸母凈利潤-2.1億元,同比上升25.07%;扣非凈利潤-2.26億元,同比上升25.23%;負債率75.26%,投資收益-66.39萬元,財務費用1.88億元,毛利率27.05%。
這是一份同比減虧的財報,實際仍然是持續巨額虧損。根據2020年年報數據,2018年公司凈利潤曾達1.03億元,2019年轉為巨虧10.37億元,2020年翻倍巨虧23.55億元。
不過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獲得了大幅增長,這對于上市公司保殼至關重要。
今年開始實行的A股退市新規是“連續2年凈利虧損(扣非前后)且營收低于1億”,因此只要保住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連續虧損三年也不會退市。
這就是為什么京藍科技要為沒有關聯關系的焦作潤華提供貸款展期擔保。
京藍科技公告顯示,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京藍能科于2017年3月承接了沁陽永潤的20萬噸/年甲醛、3萬噸/年多聚甲醛工程項目。為滿足資金需求,擬向鄭州銀行明理路支行申請貸款,銀行對借款主體有地域及經營資質要求,京藍能科及沁陽永潤都不符合貸款條件。沁陽永潤與焦作潤關系良好,經友好協商,焦作潤華同意作為借款主體向鄭州銀行明理路支行申請了貸款,貸款資金專項用于本項目的建設。
實際上,京藍科技子公司要承接業務卻沒有啟動資金,只能向鄭州銀行借款,銀行要求河南本地企業才能貸款,因此就找到友好單位焦作潤華作為代理借款人。然而,貸款到期之后,京藍科技卻仍然無力償還,只能做展期擔保。
為保殼借款承包工程凸顯了京藍科技的財務困境,但實際上這只是冰山一角。
2021年半年報顯示,京藍科技已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都已堆積成山,達到4.51億元之巨。
而上半年末公司貨幣資金僅為1.49億元,相比去年年底的3.21億元已暴跌過半,僅為急需償還的短期借款14.68億元的1/10。
更要命的是,在區區1.49億元貨幣資金中,還有占比過半的高達8634.87萬元是因抵押、質押或凍結等原因而被限制的款項。因此,京藍科技逾期債務的名單應該還會繼續加長。
多次更換主營業務 精于“蹭熱點”式“市值管理”
公開資料顯示,京藍科技成立于1993年,1997年登陸深交所上市,目前主營業務是工業生態、生態水利、生態環境、智慧生態。實際上,公司上市以來曾多次變更主營業務,涉及索道旅游、軟件開發、房地產、礦業等多個不同領域。2015年,京藍控股入主,上市公司才剝離原有業務,依靠并購進入環保領域。
京藍科技一直熱衷于資本運作,不斷通過并購謀求轉型,陸續收購了沐禾節水、北方園林、中科鼎實等多個公司。但其眼光不敢恭維,只有中科鼎實一家公司實現了穩定盈利。北方園林業績承諾不達標,甚至由盈轉虧。沐禾節水則在承諾達標后立刻出現項目投資推遲和減少,已完工程項目驗收和結算嚴重滯后等狀況,導致京藍科技2020年計提商譽減持準備達11億元。
盡管在經營上乏善可陳,但京藍科技卻似乎精于通過“蹭熱點”維持股價,渾身上下成功掛滿區塊鏈、智能醫療、PPP、雄安新區、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等十余個熱門概念。
這種“市值管理”引來監管層關注。2019年,深交所曾多次下發關注函,詢問京藍科技控股子公司京藍園林在雄安新區項目預中標的情況,以及京藍科技是否選擇性披露下屬公司區塊鏈農業溯源系統通過備案。
不過,京藍科技依然故我。2021年2月,公司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楊樹藍天及實控人郭紹增與國有企業新疆投資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新疆投資將通過協議轉讓、表決權委托等取得公司控制權。此利好消息立刻刺激公司股價飆升,2月5日-22日間,連續收獲7個漲停板,從1.63元/股暴漲至3.31元/股,成為“牛年第一妖股”。
不僅如此,3月24-25日、6月8日-9日、7月28日-29日,京藍科技又收獲連續漲停。然而,市場追捧背后,控制權轉讓事項卻遲遲沒有確定信息。
自8月26日2021年半年報發布以來,京藍科技股價在短暫沖高之后已經進入下行通道,投資者似乎已經有所覺醒,后續走勢的關鍵還在于是否真有國資“鍵盤俠”橫空出世。但事實上,對于這樣一家長期經營不善卻精于“蹭熱點”的公司,值得投資者懷著僥幸心理繼續等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