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21 日,甘肅4GW 光伏離網制氫項目EPC 總承包招標公告發布,招標人為中廣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項目資金為350 億元。項目建設4GW 離網光伏,配套建設800MW/1600MWH 儲能設備,同時購置制氫設備8638 臺/套。計劃建設時間為2023 年10 月-2026 年12 月,該項目于6 月14 日已備案通過。
6 月21 日,鄂爾多斯市首個開工的自治區第二批風光制氫示范項目開工,該項目總投資38 億元,新建年產2 萬噸綠氫電解水制氫站及配套的500MW 風電場,下游新建配套年產15 萬噸綠氫合成氨裝置及加氫加油加氣充電樁綜合站一座。
(資料圖片)
5 月23 日,《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IV 型瓶)、《車用高壓儲氫氣瓶組合閥門》(70Mpa 閥門)標準正式發布,2024 年6 月1 日實施。
點評:
招標數據持續向好,電解槽需求快速增加。2023 年1-5 月國內共計15 個電解槽項目(其中包括13 個綠氫項目)公開招標,招標規模累計超過576MW。進入6月以后電解槽需求進一步快速釋放,新疆自5 月底提出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政策,已公布超700 億投資,同時河北、甘肅、寧夏、吉林等地也紛紛開啟電解槽招標項目,預計全國全年出貨量有望達到2GWh。
甘肅光伏離網制氫項目帶來15 萬噸綠氫產能。近日甘肅4GW 光伏離網制氫項目EPC 總包招標公告發布,如果4GW 光伏發電全部用來制取氫氣,按照每標方氫氣耗電5KWh 計算,每小時可產生氫氣8*105 Nm3,每天有效時間6 小時,則日產氫氣428.57 噸。一年按350 天算,則年產綠氫約15 萬噸。而按照2022年3 月份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制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 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量10-20 萬噸。
70Mpa 閥門+IV 型瓶標準公布,推動交通領域燃料電池應用快速發展。目前我國車用儲氫瓶大多采用35Mpa III 型瓶,瓶閥和氣瓶產品技術都相對比較成熟。換成70Mpa IV 型瓶后,整車續航有望提升60%,然而需要用到炭纖維材料,同時閥門、加氫站等配套也需要進行升級,氣瓶壓力的提升短期無疑將帶來成本的提升。隨著70MPa 閥門和IV 型瓶標準的公布,下游車端產品力將顯著提升,從而帶來應用側需求釋放,我們認為其對整個產業鏈帶來的蝴蝶效應更加值得關注,規模效應的體現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鏈整體成本的下降。法規將于2024 年6 月1 日開始執行,目前京城股份等廠家已具備IV 型瓶產能。標準的出臺,解決了有“標準”可依的問題,后續IV 型瓶有望逐步替代III 型瓶的應用。
投資建議:目前不僅國內綠電制氫項目進展迅速,配套的輸氫管道、加氫站、燃料電池車等環節也開始加速發展,我們建議加大對氫能產業鏈的關注度。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內蒙古、新疆、吉林等地綠氫項目與電解槽招標情況。除了電解槽以外,基于綠電制氫配套設備:壓縮機、管網等建設放量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
燃料電池端需要關注下游鋼鐵、化工園區等氫源成本較低場景的招標情況,有望帶動燃料電池、儲氫瓶、加氫站等環節需求釋放。
電解槽建議關注:華光環能、華電重工、昇輝科技;燃料電池端建議關注:億華通、京城股份、雪人股份。
風險提示:綠氫需求及應用推廣進度不及預期;政策鼓勵不及預期;AEM/PEM等技術降本迅速引起技術迭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