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請相信我,我正在努力改變,相信以后將給大家呈現一個完美的自己。
(相關資料圖)
千萬人想看著你,憐你,懂你,而你卻讓自己成為最簡單的謎題,你終于出現了!
元載(?-777年),字公輔,鳳翔岐山(今陜西岐山)人,唐朝宰相。
元載本來不姓元,他出身貧寒,從小跟著母親改嫁給了一個叫元景升的人,所以才改姓了元,他原本姓什么,現在已經沒人知道了。
作為一個"拖油瓶",元載小時候的生活過得很艱苦,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嘲笑和白眼。生活的艱辛,化作了元載勤奮學習的動力。他要憑自己的努力,讓那些嘲笑自己的人閉上嘴。
在那個年代,想要出人頭地,只有一個辦法:參加科舉考試,然后當官。
元載天資聰穎,學習也很刻苦,可是,參加考試光靠刻苦還不夠,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偏偏元載的運氣不太好,參加了幾次考試,總是差了那么一點點,名落孫山。
到了唐玄宗天寶初年,元載才好不容易考上,當上了邢州新平縣縣尉,踏入仕途。不久后,又升任大理寺司直,進入中央。
經過幾年在官場上的摸爬滾打,元載發現了一個道理:想要在官場上混得好,光靠自己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人罩著。
李輔國(704年―762年),唐肅宗時當權宦官,唐代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后改輔國,相貌奇丑無比。
于是,他投靠了一個當朝最有權勢的人:大宦官李輔國。
在李輔國的幫助下,元載果然平步青云,一路當到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元載當上宰相不久,唐肅宗就去世了,繼位的是唐代宗。此時李輔國的權勢比以前更大,他經常在唐代宗面前說元載的好話,所以唐代宗對元載更加信任。
大歷五年(770年)三月,元載幫助唐代宗干了一件大事:除掉了大太監魚朝恩。從那以后,朝政大權就落到了元載的手上。元載迎來了他政治生涯的巔峰,從一個窮孩子搖身一變成了叱咤官場的風云人物。
和大多數墮落的官員一樣,元載抵擋不住金錢和豪宅的誘惑,開始貪污、受賄、包二奶、養小蜜……不過,這個元載比起一般的官員來,有一項特別的過人之處:他受起賄來幾乎是什么都收,什么都要,來者不拒。
各地來元載這兒走后門的人絡繹不絕。有個從宣州來的老朋友,聽說元載現在發達了,就把自己的家產變賣了,換了一些錢,來到京城給元載送禮,想求個官做。元載深知這哥們的底細,根本就不是個當官的料,可是看在錢的份上也不好意思拒絕,就說:"哎呀,實在不好意思,我這里沒有空缺的職位了,要不我給你寫封介紹信吧。你拿著到地方上去,看看哪里還有合適你的職位。"
這哥們一聽自己送了那么多錢,居然不能直接上崗,只給開個介紹信,有些不甘心,可是既然元載都這么說了,自己也不好再說什么,只好說:"好吧,那你就開吧。"元載轉身走進書房,很快就走出來了,手里拿著封好的信。這哥們心里直犯嘀咕:這介紹信怎么這么簡單?這么快就寫好了?
這位哥們拿著這封信就上路了。他一路走到了幽州,把信拆開,想看看里面都寫了些啥。這一看不要緊,看完差點吐血。里面只有一張白紙,什么內容都沒有,只有元載的親筆簽名,一共就只有倆字兒。這哥們在心里大罵元載:我又不是你的粉絲,讓你開個介紹信,你給我個簽名算怎么回事兒?
來都來了,他只好拿著這封信去節度使那里。沒想到節度使見了元載的簽名,跟見了圣旨一樣,安排他住進了高級賓館,用山珍海味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千匹綢緞。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元載的權勢大到了什么地步。
元載貪贓枉法,胡作非為,終于惹怒了代宗皇帝。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肅宗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計武則天和殤帝)
大歷十二年(777年),三月,唐代宗下詔,逮捕元載及其黨羽,元載的妻兒也一并收監,抄沒家產。
行刑的當天,百姓們歡天喜地,爭著來看這個貪官最后的下場。
到了這個時候,元載后悔已經沒有用了。他只求速死。
他可憐巴巴地對劊子手說:"大哥,麻煩你呆會兒動手的時候利索點兒。我怕疼。"
劊子手大哥也是個性情中人,他說:"這時候知道疼了,早干嘛去了?這會兒你少不了還得吃點兒苦,你可別怪我。"邊說邊脫下元載腳上的臭襪子,塞進元載的嘴里。
手起。刀落。
元載只能到九泉之下享用他的胡椒面去了。
這位唐朝的第一大貪官,貪污了一輩子,最后只有一雙臭襪子陪著他,也算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辦案人員奉命到元載家中抄家,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數不清的金銀珠寶就不用說了,讓大家哭笑不得的是,他家里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也是堆積如山。比如有五百兩鐘乳,還有八百石的胡椒。
那時的中原不產胡椒,必須從國外進口,算是一個希罕的物件兒。不過胡椒再名貴也只是一種調味品,每餐只能吃那么一點點。八百石相當于64噸(元宰相肯定小時候想胡椒想瘋了),這就未免太夸張了點兒,這些胡椒足夠整個長安城的百姓吃上一輩子了。
辦案人員不禁面面相覷:貪官咱見得多了,可咱這輩子還真沒見過連胡椒粉都貪的。
元載不愧是中國古代貪官花名冊上的一朵奇葩啊!然而這朵奇葩已經沒有機會繼續綻放了。
怒不可遏的唐代宗下令處死元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