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安青網訊風拂原野,稻香盈袖。近來,安徽省寧國中學組織學生前往田間地頭開展勞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學生們擼起袖子,拿起鐮刀,收割水稻,雖然經驗不足,動作生疏,但依舊干得熱火朝天,不一會兒便汗流浹背,粘得滿身泥土和稻草。風吹稻花香 少年豐收忙。
日前,該校高二騏驥(2)班學生、家長志愿者和老師們驅車前往西津街道大村村收割水稻。載滿興奮與期待的大巴車剛抵達目的地,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沖下車,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在學習了收割的基本方法后,男生們戴上草帽,脫掉鞋襪,拿著鐮刀深一腳淺一腳地進了稻田,儼然地道的農民。女生們在農民伯伯和家長的指導下,用打稻機將男生收割的稻子加工成一筐筐金黃的稻谷。踏板聲聲,奏響豐收的樂章;秋實粒粒,積淀春夏的耕耘。日上竿頭,稻田漸漸向后挪移,田間的“流水線”越來越長,就連老師們也親自上陣,與學生們共同奏響秋日的頌歌。看著稻田被一寸寸收割干凈,一股自豪感在學生們心底升騰。將最后一把稻子送入打稻機,“沙沙”流淌出的是金黃的幸福與喜悅。
學生收割水稻
國慶假期,該校高二(10)班的學生和秋天來了一次集體約會。10月5日清晨,大家乘坐大巴車一路歡聲笑語,來到宣城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寧國市港口鎮西村小火車農場,開展“探索農耕文明,譜寫秋收樂章”主題活動。金燦燦的稻田里,大家體驗農業勞作,開展廚藝大比拼和團隊建設活動。
“柴米油鹽人間煙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活動中,學生們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有了親身的體驗,對“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有了切身的體會,對“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有了更深的體悟。在繁重的學習之外,勞動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金黃。在這金黃的歲月里,唯有勞動才能奏響豐收的華章。
□本報記者 謝婷婷
通 訊 員 趙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