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科技轉型不是喊口號,是真的要落地。“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說。
6月26日,廣汽集團舉行題為“科技思變”的2023廣汽科技日(GAC TECH DAY 2023)。除了包含夸克電機的N合一集成電驅系統,基于星靈架構的廣汽魔方場景共創平臺兩項之前已有亮相的創新技術外,還有三項十分超前的技術發布:
【資料圖】
廣汽飛行汽車GOVE首發亮相、搭載氫電混合系統的E9、全球首款乘用車氨發動機。
2021年之前,飛行汽車曾是車企們大熱的新項目,奔馳、吉利、小鵬等國內外品牌都有“樣車、樣機”,并做資本布局。但隨著電動化競爭加劇、車企營收承壓,聚焦主業更為關鍵。
在埃安沖擊科創板IPO,新高端品牌昊鉑剛剛亮相的關鍵時期,搞飛行汽車、氨發動機,氫電混合的廣汽集團,是不務正業嗎?
廣汽因湃電池10月投產
“他們說廣汽不像國有企業,(原因就在于)機制和前瞻性投入上,它比一般的國有企業敢投,這是廣汽的特點。”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
沒有在科技日上公布的是,廣汽自有電池公司將于10月投產。
2022年6月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董事長自嘲為寧德時代“打工“。
去年10月27日,廣汽集團控股的廣汽埃安宣布成立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09億元,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的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制造和銷售。12月,因湃電池正式破土動工,可配套6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
馮興亞在采訪中表示,因湃將于10月投產,或將能夠覆蓋埃安1/3的整車需求。
”幾年前我們就開始投入電池研究,當時既沒有規模也不經濟,但我們沒有放棄電池研究。正是有了包括三元、磷酸鐵鋰、固態電池等領域的研究,才在現在批量上來時,馬上可以實現(自有)電池的產業化;(在此之前)懂電池,才能和供應商提技術性能和參數要求。”
作為創新研究投資落地的“施工方“,廣汽研究院成立以來累計投入超過420億元,十四五(2021-2025年)投入已達到300億元,營收占比6%。盡管更加“敢投”,但馮興亞強調:“廣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仍是以電動車為主線,包括插電混合動力,增程式等。包括磷酸鐵鋰、固態電池等技術仍是我們的研發重點。”
吳堅則表示,埃安的新純電產品、插電混合產品,及新的整車平臺都正在打造當中。基于夸克電驅技術群的N合一集成電驅系統,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N合一集成電驅系統A級純電平臺,將電源、電驅、熱管理深度集成,重量降低20%、銅用量降低5%、重稀土用量降低60%,兼容前后驅車型。
廣汽埃安研發中心電驅系統技術總監喻皓向《電動汽車觀察家》表示,夸克電驅系統功率密度高達12千瓦每公斤,相較行業平均水平翻了一倍,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性,將于三季度上車。
另一項即將量產的技術是廣汽魔方場景共創平臺,其基于面向服務的SOA化星靈電子電氣架構打造,將整車2300多個功能封裝服務化,讓功能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在圖形化界面中隨意編排組合,自動生成代碼,創造新的個性化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其它家的共創平臺大多面向于開發者,只會公開少量的基礎模塊給用戶。而廣汽強調其用戶也將成為開發者。廣汽研究院副院長梁偉強表示,魔方場景共創平臺能夠實現秒級的功能生產上車。
飛行汽車:200公里空中續航
相比電池、電驅、共創平臺等落地技術,本次廣汽科技日的重頭發布則更像是一次對研發覆蓋能力的展現。
“維護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研究一代是我們的研發機制。”吳堅表示:”飛行汽車、乘用車氨發動機都是研究一代的產品,面向未來5-10年,甚至15-20年做一些前期準備。“
盡管是“前期準備”,但廣汽此次拿出的這套“研究技術”仍是產品級的。
廣汽飛行汽車GOVE
廣汽飛行汽車GOVE利用分離式機體構型,飛行艙和底盤可自由分離或組合,在動態一體中達到飛行和地面行駛、飛機和汽車兩大場景和屬性的協同利用。在地面場景中,其搭載廣汽的ADiGO PILOT自動駕駛系統,使底盤成為全自動的移動起降站點,且與飛行艙自由配對,隨時補能;空中場景上,其采用90%的輕量化復合材料,搭載三余度飛控系統和多目識別技術,實現汽車飛得更高更穩;在設計上,廣汽使用了在航空航天領域廣泛應用的MBSE系統工程理念,以及雙備份多旋翼動力系統設計來保障飛行安全。
“相比于別人更多在做資本方面的工作,我們是真心實意去打造一個產品,所以從造型、飛控動力系統、安全設計等方面都是按照產品級的研究來做的。“吳堅透露,目前廣汽已經聯合投資人、相關專業機構,對大灣區3000公里的飛行路徑,700米以下低空空域都做了非常細致的研究。
“未來續航里程的話,我們的設計按照200公里來做,先把適應大灣區的(多元站點-地面交通-空中交通)模型建起來。”
對于飛行汽車從技術研究到產業化,馮興亞表現出更為務實的態度,表示更多或采用合作的方式來生產運營。“通過新技術研究(可以)反哺現有產業,比如飛行汽車和無人駕駛領域。能源結構現在也是這樣,以電動為主,其他路線兼顧,一旦高新技術成熟了,我們可以考慮轉型。”
氫混版E9
此次科技日上,廣汽還發布了搭載2.0L氫發動機+GMC 2.0機電耦合系統大扭矩版的氫混版E9,實測百公里氫耗低于1.4kg,整車續航近600公里;
氨發動機
以及以液態氨作為燃料的全球首款乘用車氨發動機,利用超高能點火技術實現了缸內氨燃料的可靠點火,功率達到120kW,減碳率提升到90%。
從多年前的新能源戰略到后來的1000公里石墨烯,再到如今的飛行汽車,屢次“吹牛”的廣汽全然沒有謹言慎行的國企風格。但另一方面,在一眾新勢力中突出重圍的埃安又成為廣汽落地能力的有力佐證。
7月初,埃安全新高端豪華品牌Hyper昊鉑旗下首款產品昊鉑GT將迎來上市,廣汽能否將新一輪的”牛皮“落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