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財 > 正文

      今日熱搜:調查 | 歷史建筑如何“向史而新”

      2023-07-05 09:08:31    出處:青島日報

      通過挖掘傳統建筑修繕工藝,青島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過程中充分發揮“古法”作用,創新融合現代施工技術,以期“修舊如舊”——


      (資料圖片)

      歷史建筑如何“向史而新”

      李勇和歷史建筑結緣,已經50年了。

      彼時,他從學校畢業后便被分配到市南區修建公司,負責房屋日常維修工作,一干就是30年,這讓他對歷史建筑原本的結構和工藝都頗為熟悉。如今,隨著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啟動,年過70歲的李勇決定重返建設一線。

      “見到這些歷史建筑,就和見到飽經風霜的老朋友一樣,我盼著它們能重煥新生。”像李勇這般的老工匠們,有情懷有技藝,掌握傳統工藝、熟悉符合規制的建筑物料,是歷史建筑與年輕建設者之間“對話”的橋梁和紐帶。

      修復歷史建筑是個細致活兒,需要靠有經驗的工匠們手手相傳地去做。“年輕人沒見過歷史建筑以前的樣子,他們愿意學我就愿意教。”如今的李勇體力不輸年輕人,每天輾轉于40多個里院內,指導修繕工作,雖然很苦很累,但他甘之如飴,“不為別的,把老工藝做法傳承下去,本身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匠”之不存,“技”之難在。悠悠中華文明史的存在,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中國工匠的傳承。萬里長城的雄偉、敦煌壁畫的驚艷、蘇州園林的精致、龍門石窟的莊嚴,這些“傳家寶”如今風采依舊,無不凝聚著無數匠人的心血。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很多城市都將歷史建筑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這既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和傳統風貌、提升城市品質意義重大,同時也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重要體現。

      在此過程中,同樣離不開工匠技藝。

      前不久,青島歷史建筑價值要素保護工匠技能比武大賽再度啟動,這已是青島連續第三年舉辦該項賽事。今年,“工匠大賽”吸引了更多目光:“更具操作性、更接地氣”,與前兩屆大賽固定場地、固定項目的方式相比,本屆比賽創新采用“實體實戰”方式開展,競賽要求融入項目建設,開展為期3個月的比拼。

      變化的背后,傳遞出一個信號——目前大賽已成為青島傳統建筑修繕工藝挖掘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也正漸漸成為本行業工匠隊伍培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借由此,讓修繕技藝代代傳承,讓那些穿越時光而來的滄桑建筑,更好地“走向”未來。

      把歷史建筑當成“工藝品”

      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弄堂,青島則有里院。如果說,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瑰寶,那里院對于青島來說就是“瑰寶”當中最具特色的那一塊。

      青島歷史城區不少建筑已煥然一新。張若洋 攝

      19世紀末至20世紀70年代,中國北方傳統合院式建筑與外來因素相結合,由此衍生出青島里院建筑:這種具有圍合態勢的商住(或居住)建筑形式,是近代中國“里”式建筑在青島的地域性詮釋。里院一般為中國人建設并使用的商住兩用建筑,臨街一層多為店鋪,二至三層為住宅,沿地塊、地形周邊布局,多采用錯層形成院落,院內每層設置外廊和樓梯連通住戶。

      縱觀歷史長河,從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干欄式建筑,到五千多年前半坡遺址木骨泥墻建筑,直到殷商時期初步形成中國特有的木構架體系和建筑風格。青島的里院,也正延續了木構架風格,木梁、木柱、木廊、木檐等彰顯出傳統中國建筑的古樸精致之美。

      然而,這也給修繕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我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干千年,濕千年,干干濕濕兩三年”,反映的就是不同溫濕環境對木材使用年限的影響。據李勇回憶,由于長年累月的干濕交替,修繕前絕大多數里院的木制房梁都已坍塌、破裂、腐朽……而修繕工程最難的地方就是要把原來已經腐朽的、壞掉的木構件,照原樣加工修補上去。

      “瞧!以前這個梁的梁頭部分腐朽嚴重,我們就用夾板結構加固,再開展防蟲、防火、防腐處理。破損嚴重的木體也要同步更換。”

      “修繕歷史建筑,一磚一瓦、一木一梁,都有各自的‘道道’,就像房梁上的木梁縱橫交錯,每一顆螺栓打在哪個位置,都有力學講究。”

      ……

      李勇(左)和賈東鵬一起研究建筑工程圖紙。王冰潔 攝

      在位于四方路28號的維新里,談起當初的修繕經歷,李勇滔滔不絕。在他看來,要把這些歷史建筑視為工藝品,修繕時不僅要精益求精,更要尊重歷史,把原有的木構件最大程度利用,這種“舊”,不僅是為了保持歷史建筑本體的原真性,也延續了維修技藝的傳統性。

      建筑修繕是“內外兼修”的工程,經過設計和施工,不僅要還原建筑外表,更要確保其內在的安全、合理。現代化科技手段便能在這方面派上“大用場”,微鉆阻力儀、地質雷達、紅外熱成像儀……有了這些先進的設備,使歷史建筑檢測技術從表層探測向深層分析過渡,無損檢測精度有了很大提高,進而成為歷史建筑得到合理保護、延年益壽的重要支撐。

      工匠大賽中,還將歷史建筑的墻面修繕工藝,作為競技專項之一。

      先上好粘結抹灰層,將白灰、水泥、細沙以一定的配比調成晃晃灰,再用專用刷蘸取后對著“皮灰”墻面一點一拉,依靠晃晃灰的塑性及粘結力順勢拉出一個個立體花毛,勾勒出建筑外墻面的藝術性裝飾。這種工藝就叫點晃晃,名字取自青島的方言,操作起來十分考驗工人的耐性和穩定性,只有始終用力均勻,才能排列自然、富有美感。

      “點晃晃、扒拉石這些都是青島地區獨有的工藝,看上去簡單,其實需要很多道工序。”張福秀是去年工匠大賽的獲獎參賽者之一,他告訴記者,一面墻的外部修繕就要經過近十道工序,有時為了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將各類原料適配至少幾十次,“只要肯花心思,總能找回歷史建筑最初的模樣。”

      不久前,青島首次里院建筑全面普查順利完成:青島現存里院建筑370處,全部位于市南、市北兩區。截至目前,已完成修繕活化利用的有176處,正在開展修繕的104處,已納入修繕計劃的15處,其他75處將根據老舊街區改造等工作適時開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據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歷史建筑保護利用中心工程師王俊峰介紹,此次工匠大賽結束后,青島還會及時推出大賽成果——《青島市歷史風貌建筑修繕傳統工藝工法圖集》,以期對本行業從業者開展歷史建筑修繕起到一定引導與借鑒作用,更好促進歷史建筑保護工作。

      “工匠精神”在歷史建筑修繕中傳承

      歷史建筑修繕,人是關鍵一環。由于傳統工藝復雜難學,絕大多數年輕人不了解傳統工藝,導致這個行當普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有“工”沒“匠”。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島的建筑繁博多姿,在我國近代建筑史上獨樹一幟。要想讓這些歷史建筑再現當年風采,傳統工匠培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95后”建設者賈東鵬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最感激的人就是李勇。“望板、檁條、椽子等等,最初聽到這些傳統詞匯,我們都聽不懂。”盡管是土木工程專業出身,但賈東鵬在大學期間所學的施工對象都是工業與民用建筑,“說白了就是鋼筋水泥混凝土,還好有李師傅手把手帶我們入門。”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李勇卻并不擔心,“只要他們積極好學,我就會傾囊相授。”上了年紀的李勇不會用繪圖軟件,便用筆紙把每座里院修繕要點和工藝結構畫成草圖,還周密地用文字注明解釋和注意事項。

      這些手稿既是年輕建設者的“錦囊秘籍”,同時也成為里院規劃設計的重要參考。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經過李勇幾年來的“傳幫帶”,賈東鵬快速成長起來,如今已成為獨當一面的項目總工,也是李勇口中最得意的徒弟。“這些年輕人有文化有水平有責任心,很多老技法他們只是沒見過,但一點就通,學得可快哩。”話到此處,李勇的笑容由心而生。

      其實,在時下青島歷史城區火熱的歷史建筑修繕場景中,像李勇和賈東鵬這樣“師與徒”的身影,還有不少。老師傅們為仍能發揮余熱而振奮,年輕人則為擁有一技之長而感到踏實。

      人在則技在,技在則藝傳。“工匠大賽的持續開展,初衷就是為了培養一批年輕的‘工匠’手藝人,走出一條歷史建筑修繕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據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保護和更新處趙娜介紹,在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過程中,保護內容不單是建筑本身,也延展到建筑文化、施工技法等諸多元素。通過師徒“傳幫帶”,傳承的不僅是手上的技能,更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歷史建筑修繕中的“變與不變”

      歷史建筑修繕是一個“內外兼修”的工程,不僅要還原建筑外表,還要達到建筑的保護、歷史信息的留存與延續和兼顧未來使用之間的平衡。

      在上海楊浦濱江地區的改造中,總設計師章明一開始便明確了設計思路——“向史而新”。在他看來,城市的未來,取決于人們看待過去的態度,“時間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留下痕跡,我們當下建筑師的工作就是如何把蒙在歷史信息上的那些浮塵拭去,讓時間的厚度慢慢地在城市中凸顯出來。”

      他們將歷史看作一個連續且不斷疊加的過程,新介入的元素既保持著對既有環境的尊重,同時又以一種清晰可辨的方式避免和既有環境的附著與粘連,與之形成比對性的并置關系。建筑的目的既在于包含過去,又在于將這些過去轉向未來。

      這種新與舊的同存,其實就是歷史建設保護修繕中需權衡的“變”與“不變”。

      既要保護,又要改造,如何保持兩者平衡?“價值要素”是一幢歷史建筑的靈魂所在,是區別于其他建筑的根本特征。在更新保護中,青島格外重視對歷史建筑“價值要素”的保護。“我們采用‘田野調查’方式,進行多輪數據普查,實地梳理每一棟現存歷史風貌建筑的‘價值要素’,陸續編制完成《青島市歷史建筑圖冊》《青島市傳統風貌建筑圖集》《青島市一級保護風貌道路圖集》,為保持歷史城區的傳統風貌特征提供第一手原始數據資料。”據王俊峰介紹,去年,省人大常委會還批準通過《青島市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條例》,專門為青島歷史建筑以及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利用提供法規依據。

      與此同時,邀請專家采取“查、看、問”等方式對建筑保護等級和價值保護要素開展分析判定,從源頭把控每一棟建筑的“價值要素”保護方案,還原每一處建筑的歷史風貌。此外,尋訪民間工匠藝人、房屋修繕企業,深層次挖掘“價值要素”經典工藝工法,整理編制《青島市近現代歷史建筑修繕施工導則》,在施工過程中,確保充分發揮傳統工藝工法作用,以“繡花功夫”打造“修舊如舊”修復效果。

      相較于基于歷史價值的“不變”而言,以現代使用需求為出發點,在內部空間設計上開敞成為一個大開間,以最大程度地釋放凈空,適應后期的靈活使用,是為“變”;在按照原材料、原形制、原做法的基礎上,修繕手法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時代新元素,也是為“變”。

      前不久,大學路網紅墻修繕工作順利完成,其中便創新融合現代施工技術:探索加掛不銹鋼鋼板網對墻體全面加固;增設耐堿防裂網格布,有效防止墻面開裂;墻面抹灰層采用紅色水泥砂漿、紅色耐堿膩子,確保紅色永駐;“宮廷紅”粉刷增加面層厚度,采用“一底三面”,轉角部位“一底五面”,極大提高了紅墻使用壽命和整體效果,既為網紅墻“強筋健骨”又“添妝上色”。

      建設者正在認真修繕大學路網紅墻。王冰潔 攝

      在歷史文化日益得到重視的今天,通過工匠大賽的持續舉辦,相信將有更多青島歷史建筑“向史而新”,也有更多年輕工匠在日復一日的技藝修煉中實現人生價值,將我們寶貴的傳統建筑藝術傳承下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王冰潔)

      關鍵詞:

      相關內容

      消費
      產業
      環球報道:港股異動 | 人瑞人才(06919)現漲超7% 人服行業需求回暖趨勢逐步形成 下半年有望業績改善 智通財經APP獲悉人瑞人才06919現漲超7截至發稿漲728報383港元消息面上
      全球快消息!23年5月數碼相機市場數據:中國銷量大漲 還是有錢人多 【CNMO新聞】近日,CNMO注意到,CIPA(相機與影像產品協會)公布了最新
      外交部發言人:中方將繼續積極支持聯合國糧農組織工作 焦點速看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邵藝博)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
      被刑事拘留后無罪釋放后怎么辦? 環球熱聞 一、被刑事拘留后無罪釋放后怎么辦?刑事拘留后無罪釋放可以申請國家賠
      基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av再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av|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 91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亚洲av永久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