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人吃藥還是給孩子吃藥,無論是什么藥,我們都喜歡用熱水送服。
這其實是不對的。
一方面,水溫過高容易對消化道產生刺激和損害;另一方面,有些藥物遇熱會溶解甚至發生反應,進而影響藥物的療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看來吃藥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中國藥典關于服藥溫度的規定:
熱水:70~80 ℃
溫水:40~50 ℃
常溫:10~30 ℃
冰水:2~10 ℃
給孩子吃藥,下面這些藥千萬別用熱水送服,損失藥效不說,可能還對孩子有害!
01.維生素類藥物維生素是促進人體糖類、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對血液、骨骼、肝臟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食物中的維生素之外,有些家長還會給孩子額外補充維生素補劑。
常見的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它們的性質都不穩定,遇光、遇熱后容易發生氧化分解導致藥效變弱甚至失去功效。
孩子一般不愛吃片劑藥物,所以補充維生素C時,很多家長會選擇泡騰片,酸酸甜甜的水果味兒,放在水里“咕嘟咕嘟”溶解的過程孩子也都很喜歡,不像吃片劑一樣費勁兒。
但給孩子服用泡騰片,一定要泡水喝,千萬不要直接服用!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18個月男童口服泡騰片后竟窒息而死,氣管卻無異物!
原來是媽媽直接拿出一片泡騰片喂給孩子吞服,導致孩子窒息而亡!
泡騰片之所以放到水里就會邊冒泡邊分解,是因為里面含有崩解劑,主要成分是有機酸和碳酸氫鹽,遇水會分解出二氧化碳。
一旦孩子直接吞服泡騰片,泡騰片遇到唾液會直接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上述新聞中的孩子就是因為大量的二氧化碳窒息而亡!
所以,給孩子補充維生素時,避免藥效減弱,可以用常溫水或者涼白開送服,如果是維C泡騰片,用涼白開或溫水浸泡,待完全溶解或氣泡消失后再飲用。
02.部分抗生素類藥物細菌感染常用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混懸劑、頭孢克肟顆粒等,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阿莫西林,遇水容易溶解,熱水更是能加快溶解的速度,被分解后會降低甚至是失去藥物活性,還會有增加過敏反應的風險,因此要用40℃以下溫常溫水沖服。
還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琥乙紅霉素顆粒、克拉霉素顆粒等,也是同理,而且打開包裝后要盡快服用完,避免損失藥效。
03.糖漿類藥物常見的糖漿類藥物一般是止咳糖漿。止咳糖漿的作用原理是喝下去之后會覆蓋在咽喉部位,形成一層保護膜。
一般情況下,服用止咳糖漿時,無論是熱水還是溫水,都不建議給孩子喝,服用糖漿后短時間內喝水,會稀釋藥物的濃度而降低,尤其是熱水,溫度過高會破壞保護膜,直接導致藥物失效。
04.活疫苗類藥物口服活疫苗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糖丸,如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等,服用時也不能喝熱水,而且服用后半小時內都不能喝熱水或者母乳,否則會導致疫苗活性被殺滅,從而起不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05.活菌類藥物活菌類藥物中的活菌制劑對溫度比較敏感,服用時用熱水會殺死活性,從而失去藥效。
就好比很多家長給孩子吃益生菌但遲遲看不到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熱水送服導致的。
活菌類藥物如金雙歧、乳酶生等,都建議用常溫水直接送服,以免失去藥效。
06.酶類藥物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是多酶片等助消化類藥物的主要成分,它遇熱水后會凝固變性,導致失去藥效。
建議用低于40℃的溫水或涼開水沖服或送服,遇熱會破壞藥性。
07.膠囊類藥物膠囊類藥物的膠囊一般是用明膠做成的,作用是讓藥物緩慢釋放并保護呼吸道和胃粘膜等不受刺激,膠囊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溫水,如果在吃藥時用熱水送服,就會加速膠囊的溶解速度,藥效開始提前釋放,如果是刺激性藥物,不僅會影響藥物的療效,還會對呼吸道、胃粘膜等產生刺激。
吃膠囊類藥物時最好用涼白開送服。
別吭哧吭哧哄著喂著讓娃吃完藥,但藥效毀在一杯熱水上!以上就是一些常見的不能用熱水送服的藥物,家長檢查一下自己平時給孩子吃這些藥時有沒有用熱水,評論區交流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