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養老護理員是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也是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對于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而言,護理員是他們最貼心、最依賴的人。近日,上海開放大學“大城養老賦能而行”養老服務在線課堂推出專題課程,邀請上海市首屆“最美養老護理員”、中福會養老院護理員技師朱芬華為廣大一線護理人員分享她在養老護理服務工作中的經驗和思考。
26歲進入養老院工作的朱芬華,原先是一名機械廠電子工人,對如何護理老人比較陌生。通過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和成長,如今的她不僅是上海市首屆“最美養老護理員”,還作為青浦區養老護理服務領域首席技師工作室的帶頭人,帶領團隊助力廣大護理員提升技能。
在朱芬華看來,養老護理工作看似簡單,卻常常會遇到難點,需要護理員代入老人視角,以心換心,來審視老人生活中的需求。講課中,朱芬華舉例說,養老院部分患有認知癥的老人睡覺時常會踢開被子,或反復用力抓撓瘙癢處,導致皮膚破損,還有人會用力扯壞紙尿褲,不僅影響睡眠質量,也給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朱芬華受小寶寶睡袋的啟發,帶領幾名護理員一起研發改良了一款專屬老人的安睡袋,讓老人夜間睡眠舒適、自由、保暖,這款安睡袋還取得了國家專利。“其實養老服務中的點點滴滴優化都可以成為一種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工作中做一個有心人。”朱芬華說。
在朱芬華看來,護理員首先要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護理需求。但對于認知癥老人,傳統的護理方式就難以應對,有的老人不配合用餐,有的不肯洗澡換衣,有的老人有失竊妄想,遇到這些情況,養老護理員要細心觀察老人,多和家屬溝通,了解老人的喜好和過往經歷,用一些“小妙招”去個性化地解決問題。工作中,朱芬華會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去化解一些難題,比如有認知癥老人很想孩子不肯吃飯,而家屬在國外也無法及時通話,朱芬華就會假裝成老人的女兒,在養老院服務臺給老人打電話,以子女的身份去關心老人、哄老人。
“養老護理工作就是要去用心感受,用心觀察,用心服務。只有具備愛心,才會耐心、細心地對待老人,只有具備責任心,才能及時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只有具備恒心,才能十年如一日地護理好老人。”朱芬華認為養老護理員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護理技能,還要做一個有心人,真正從內心深處尊重和關懷老人,為老人提供舒適、有尊嚴的生活。
關鍵詞: